施肥对闽北杉木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施肥对闽北杉木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一、施肥对闽北三耕土杉木幼林光合特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奕帆,付晓莉,王辉民,戴晓琴,寇亮,陈伏生,卜文圣[1](2020)在《林下植被清除对不同径级中龄杉木生长速率的影响机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径级中龄杉木生长速率对林下植被管理措施的响应机制,为中龄杉木的科学管理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托2013年建立的亚热带中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管理实验平台中1998年种植的杉木林。试验处理为保留林下植被(CK)和清除林下植被(UR)。至2016年,12~14 cm和16~18 cm两径级杉木占CK处理总林木数的42.6%,占UR处理总林木数的77.1%。2016—2018年研究了这两径级中龄杉木的化学计量、资源获取及利用效率、碳分配模式(如结构vs非结构性碳(NSC)间的分配,NSC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及相对生长速率(RGR)。【结果】清除林下植被对不同径级的中龄杉木RGR的影响不同。清除林下植被对12~14 cm径级中龄杉木RGR无显着影响,但会减缓16~18 cm径级中龄杉木的生长。清除林下植被对12~14 cm、16~18 cm两径级的中龄杉木最大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氮利用率、叶片全氮(N)、全磷(P)含量、N/P及叶片NSC(NSCleaf)、枝条NSC(NSCbranch)和树干NSC(NSCtrunk)均无显着影响。对于16~18 cm径级的中龄杉木而言,清除林下植被显着降低新叶NSC(尤其是可溶性糖,SS)含量,增大NSCtrunk/RGR和NSCleaf/RGR,使林木光合产物优先用于存储而非生长,进而减缓了林木的RGR。对于12~14 cm径级的中龄杉木而言,清除林下植被虽然显着增加新叶与老叶间SS的比值,但NSCleaf/RGR是影响该径级的中龄杉木RGR的主要因素,而清除林下植被对该径级NSCleaf/RGR无显着影响。【结论】林下植被去除对中龄杉木生长速率影响的径级依赖性主要受碳分配机制调控,而非受养分化学计量、资源获取及利用效率等机制影响。

陈明华[2](2017)在《杉木人工林加施铜锌元素的持续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杉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栽培措施,土壤中NPK和Cu、Zn等元素含量逐渐降低,致使杉木人工林生长量呈下降趋势。众多学者研究表明,施肥可促进杉木生长,尤其是加施微量元素肥料的效应显着。本试验设在福建省闽侯白沙国有林场,选择2a生、5a生及12a生的杉木人工林分别进行施用NPK肥或加施Cu、Zn元素肥料试验,着重研究分析施肥后3a、9a各林龄杉木的生长变化,结果如下:1、施肥对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综合分析试验2a后土壤各元素含量变化,2a生杉木施用NPK+Zn肥的效果最好,0-20cm 土层速效N、P、K和有效Cu、Zn含量比试验前提高 30.24%、41.67%、25.4%、48.72%、98.63%;5a 生、12a 生杉木施用NPK+Cu肥的效果最好,前者各养分含量比试验前提高12.24%、89.26%、-25.24%、43.48%、14.21%,后者提高 14.36%、-4.81%、-16.62%、1.72%、23.12%。施肥对各林龄杉木全量养分含量的影响与速效养分的相似。2、施肥对各林龄杉木生长的影响各林龄杉木施肥后3a、9a生长量均大于不施肥的,对比3a和9a生长量变化,表明施肥的增益生长具有持续性。2a生杉木施用NPK+Zn肥的综合效果最好,9a胸径、树高、蓄积及生物量等生长量分别为15.21 cm、11.21m、12.743m3、5935.8kg,较对照区的提高13.8%、9.0%、36.1%、33.5%;其次为施用NPK+Cu肥的,较对照区提高10.3%、6.2%、24.1%、22.6%。5a生杉木施用NPK+Cu肥的效果最好,9a胸径、树高、蓄积及生物量等生长量分别为9.91cm、7.02m、13.731m3、5929.7kg,较对照区的提高 27.5%、3.2%、35.4%、35.3%。12a生杉木施用NPK+Zn肥的效果最好,9a胸径、树高、蓄积及生物量等生长量分别为5.35 cm、3.89m、18.108m3、7330.2kg,较对照区的提高19.4%、9.3%、31.4%、30.99%;其次为施用NPK+Cu肥的,较对照区提高 15.0%、9.6%、15.5%、14.9%。3、施肥对各林龄杉木胸径和树高变异系数的影响施肥9a后,2a生、5a生、12a生杉木胸径和树高变异系数均以施用NPK+Cu肥的最小,胸径变异系数分别比不施肥的降低13.3%、8.8%和4.9%,树高变异系数降低13.1%、0.0%和9.8%。4、施肥对各林龄杉木枝下高比的影响施肥9a后,2a生杉木施肥的林木枝下高比相对于不施肥的提高12.1%~20.5%,施肥加大了林木自然整枝强度;5a生和12a生杉木施肥的相对于不施肥的分别减少14.1%~16.4%和0.1%~5.8%,施肥减缓了自然整枝强度。5、施肥对各林龄杉木高径比的影响施肥9a后,各林龄杉木施肥的高径比基本上都低于不施肥的,2a生杉木施用NPK+Zn肥的高径比最小,比不施肥的降低4.3%;5a生和12a生杉木施用NPK+Cu肥的高径比最小,分别比不施肥的降低9.2%和3.9%。

谭建华[3](2015)在《常德主要油茶品种的生长结果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原产中国,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及湖南、江西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有广泛的分布。油茶中种籽含油率高,且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大,可作为一种优良的食用油和有机食品。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油茶种植面积较大,并且具有种植油茶的优越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发展油茶产业的重点地区。因此本文以常德4个主要油茶品种:铁城一号、湘林1号、湘林22号和常林3号为研究对象,通过以设计不同梯度的施肥修剪实验、油茶林间自然抗炭疽病调查、结实产量和含油率油品质分析及经济效益分析的角度对这4种油茶的生长结实特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以期引导农民加深对油茶新品种的认识,从而加强对油茶的种植及改良,促进常德油茶产业的发展。主要结果如下:1.施肥对油茶生长指标的影响。施肥作用后对油茶的树高、冠幅、春梢长度和春梢基部直径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春梢长度在4种油茶中均达到显着水平,且4种油茶生长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显着差异性。其中春梢长度受施肥处理影响最大,且它们的作用为铁城一号大于湘林1号大于湘林22号大于常林3号。经过不同的施肥处理后,实验的4种油茶产量都表现出不同水平的差异性,且不同品种问存在不同的显着差异,实施多种肥料处理后的产量明显高于单种肥料,并且他们都高于不施肥处理。2.修剪对油茶树体生长量的影响。经过不同的修剪处理后,在不同的油茶品种树体生长量有明显的差异。经过修剪处理后,油茶树株的冠幅横径、纵径与不修剪的树株对比都有明显的增加,树冠纵径生长量增加与横径生长量增加较为一致,树冠纵径生长量最大。当组合为1/3修剪强度+圆头形冠头+春梢,对树高和冠高的生长影响最小。当组合为1/3修剪强度+平头形冠头+秋梢,对冠幅的生长影响最小。3.油茶林间自然抗病性研究。炭疽病发病率与果实的外表色泽和特征有较大的关系。湘林1号几乎不发病,而湘林22号和铁城一号发病较轻其发病率分别为3.11%和4.39%,而常林3号油茶品种则感病非常严重,平均病果率达20%以上。4.不同品种油产量和油品质分析。在油产量方面,铁城一号远大于其他三个品种的油茶,达14.95kg,分别是湘林1号、常林3号和湘林22号的1.1倍、1.1倍和1.4倍。四个油茶品种茶油质量有一定的显着差异,铁城一号表现为最好,其次是湘林22号和湘林1号,较不好的为常林3号。5.经济效益分析。种植利润最高的是铁城一号,常林3号油茶的利润最低,常林3号油茶的利润最低,相对投入成本也比较低。

刘芳[4](2014)在《2年生杉木人工林施肥效应及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杉木是我国南方非常重要的用材树种,目前,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和生产力下降现象普遍存在,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所以,为了维护和提高杉木林地的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科学的施肥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杉木营林措施之一。近年来,有关杉木人工林施肥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肥料(如复合肥、单元素化肥等)的方面,对新型肥料(如缓释肥、控释肥等)的研究较少。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采用缓释肥和复合肥(打铁坑林地)、控释复合肥和复合肥(苦竹坑林地)对照处理的方案,来研究比较杉木幼林施用复合肥、缓释肥、控释肥后的生长量、枝叶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以期得到最优的杉木人工林施肥方案,达到提高杉木产量,缩短其轮伐期,增加杉木林的经济效益的目标。实验结果表明:Ⅰ施肥对杉木生长量的影响打铁坑2年生杉木林地:施用50kg/亩的复合肥可以明显地促进杉木的生长,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杉木树高、胸径和蓄积的年均生长量分别比CK高7.2%、27.6%、64.2%,11.5%、26.4%、62.3%和4.5%、17.0%、36.2%。施肥对杉木胸径的影响效果好于对树高的影响效果。苦竹坑2年生杉木林地:施用复合肥的处理杉木的生长量最好,施肥效果最佳,2012年和2013年杉木树高、胸径和蓄积的年均生长量分别比CK高20.0%、35.9%、18.4%和15.0%、22.1%、10.6%。Ⅱ施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1)施肥对土壤pH值的影响:施肥林地土壤pH值下降。打铁坑2年生杉木林地:2011年和2012年,施用50kg/亩的复合肥对土壤pH值的影响最大,pH值下降最多,其pH值比CK分别下降了 0.16和0.40个pH单位,2013年50kg/亩缓释肥的处理对土壤pH值的影响最大,pH值下降最多,比CK降低0.22个pH单位。苦竹坑2年生杉木林地: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施用控释复合肥的处理对土壤pH值的影响最大,pH值下降最多,分别比CK下降了 0.10、0.07和0.22个pH单位。(2)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施肥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打铁坑2年生杉木林地:2011年75kg/亩缓释肥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比CK高29.25%,肥效最好;2012年和2013年50kg/亩缓释肥处理的有机质含量高于其他处理,比CK增加显着。苦竹坑2年生杉木林地:2011年,施用复合肥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2012年和2013年,施用控释复合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明显增加。(3)施肥对土壤氮磷钾的影响:施肥林地的土壤氮磷钾含量高于对照。打铁坑2年生杉木林地:2011年和2012年,施用75kg/亩复合肥的处理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比其他施肥处理的含量高;2013年,施用75kg/亩缓释肥的处理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处理中最高。苦竹坑2年生杉木林地:2011年和2012年,施用复合肥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在处理中施肥影响效果明显;2013年,施用控释复合肥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最高。(4)施肥对土壤交换性钙、镁离子的影响:施肥林地的土壤交换性钙、镁离子含量明显增加。打铁坑2年生杉木林地:2011年和2012年,施用复合肥的处理土壤交换性钙、镁离子含量最高,与CK相比有明显提高;2013年,施用缓释肥的处理土壤含量最高,肥效最好。苦竹坑2年生杉木林地:在2011年,复合肥处理林地的交换性钙、镁离子含量最高,与其它处理相比施肥效果明显。2012年和2013年,控释复合肥处理土壤交换性钙、镁离子含量最高。Ⅲ施肥对杉木枝叶养分含量的影响施肥增加了杉木枝叶中的氮、磷、钾、钙、镁的含量。2011年,施用复合肥的处理杉木枝叶中的养分含量最高,施用50kg/亩复合肥的处理,杉木枝叶中的全氮、全磷、全钾、钙和镁含量分别为4.58、1.55、12.20、10.41和3.39g/kg。施用复合肥264g/株的处理,枝叶全氮、全磷、全钾、钙和镁含量为6.91、0.97、8.12、10.01和3.41g/kg;2012年,施肥处理之间枝叶养分含量接近,肥效相似;2013年施用缓释肥和控释复合肥的处理施肥影响效果最好,施用50kg/亩缓释肥的处理,杉木枝叶中的全氮、全磷、全钾、钙和镁含量分别为4.18、0.93、7.53、8.52和2.40g/kg。施用控释复合肥264g/株的处理,枝叶中的养分含量是4.47、0.66、4.21、7.36、2.38g/kg。

郭泽昆[5](2014)在《三种不同林龄杉木施用NPK+Cu、Zn肥的生长情况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文中认为杉木在我国林业中是一种支柱性的树种,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不过,由于多年来持续种植,同时在不合理的林业经营措施作用下,杉木林的林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理衰退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同时对不同林龄、林分条件下,对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同时进行施用NPK肥料和Cu、Zn微肥试验后,进行间断性多次调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杉木生产及研究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项目研究共设置三个试验点,分别是洋口国有林场麻溪试验地、洋口国有林场打雷坑试验地和洋口国有林场洋坑试验地,各试验林地均为杉木二代林。分别于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和2008年12月,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各试验林地采样和试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Ⅰ(1)2007、2008年施用NPK+Cu+Zn肥对杉木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年均增长量效果明显;2011年施用NPK肥杉木胸径、树高效果较为显着,施用NPK+Cu+Zn肥对蓄积量年均增长量效果最佳;2011年施用NPK肥杉木胸径、树高效果明显,施用NPK+Cu+Zn肥对蓄积量年均增长量效果最佳。(2)中龄林阶段2007年至2013年,施用NPK肥对杉木胸径和蓄积量的的增长效果较好,施用NPK+Zn肥对树高的增长效果明显。(3)2007、2008年施用PK肥对杉木胸径的增长效果最佳,施用PK+Cu+Zn肥对杉木树高的平均增长效果较好,施用PK+Zn对洋坑杉木的蓄积量的增长效果显着;2011年施用PK+Cu+Zn肥对杉木胸径的增长效果较为明显,施用PK肥对杉木树高的影响显着,施用PK+Zn对洋坑杉木的蓄积量的增长效果显着;2013年施用PK肥对杉木胸径、树高的增长效果较为明显,施用PK+Zn肥对洋坑杉木的蓄积量的增长效果显着。Ⅱ(1)在幼龄林阶段,各施肥处理的自然含水量均比对照处理高,土壤的自然含水量取决于降水、林木吸收和水分蒸发量,与天气关系密切,施肥对自然含水量影响不大。在上下土层中,施用各种肥处理的总孔隙度均高于对照,随着时间的推移施肥对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占总空隙度比例有明显作用。不同处理容重、孔性变化较为复杂,可能受人为活动影响。Ⅲ(1)2013年林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加施Cu肥和Zn肥效果明显,在幼龄林地加施铜锌微肥,土壤有机质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施用NPK肥对幼龄林林地土壤NPK含量效果明显。施用NPK+Cu+Zn肥对幼龄林林地土壤Cu、Zn含量效果显着。(2)2011年林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增加,加施Zn肥效果明显。施用NPK+Zn肥对中龄林林地土壤NPK含量有明显响应。2008年施用NPK+Zn肥对土壤Cu、Zn含量效果明显。(3)2007年林地表层(20-4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施用PK+Cu+Zn肥效果明显。施用PK肥对近熟林土壤NPK含量效果明显。施用PK+Cu+Zn肥对近熟林土壤Cu、Zn含量效果明显。

饶成[6](2010)在《不同环境下几种叶面喷施处理对油茶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茶是我国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价值。从古至今,我国对油茶栽培和利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然而研究主要集中于林木繁殖方面,对于育苗的研究,尤其是促进幼苗生长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本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将九二零、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设置4个浓度,组合成了16个不同处理,在自然、盖膜、遮阴、遮阴加盖膜四种环境条件下对嫁接后的油茶幼苗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综合油茶幼苗茎、叶、根和光合作用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提出了油茶育苗的最优处理方案。得到结论如下:(1)影响油茶幼苗地上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次要因素是磷酸二氢钾和九二零,尿素为不重要因素。最适合油茶幼苗地上茎伸长的环境条件为遮阴环境,单纯盖膜环境下地上茎伸长程度小于自然条件;在磷酸二氢钾浓度小于0.4%范围内浓度越高,对地上茎伸长促进作用越大,最适合油茶幼苗地上茎伸长的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4%;九二零在浓度为0.04%时促进作用才明显,高浓度或低浓度喷洒九二零对地上茎伸长均无促进作用。(2)影响油茶幼苗地上茎增粗的主要因素为尿素,次要因素为环境,九二零和磷酸二氢钾为不重要因素。喷洒各个浓度的尿素均能促进地上茎增粗,在浓度为0.4%时促进作用最明显;最能促进地上茎增粗的环境为遮阴,盖膜条件对地上茎增粗无促进作用,在盖膜条件下地上茎增粗程度甚至略小于自然条件。(3)影响新发叶片数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控制,次要因素是九二零,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为不重要因素。九二零的最佳浓度为0.02%,随着浓度增大促进作用逐渐降低,但是仍然高于或不低于未喷洒的植株。环境控制方面,最适合的环境为遮阴+盖膜,其次为遮阴,而盖膜状态下新发叶片数反而低于自然条件。(4)影响地下主根伸长的主要因素为环境因素,次要因素为尿素和九二零,磷酸二氢钾为不重要因素。对地下根伸长促进作用最大的环境控制手段为遮阴,盖膜环境下地下根伸长小于自然条件;尿素浓度越高,对主根伸长的促进作用越大;九二零只有在浓度为0.04%时促进主根伸长,其他浓度对主根伸长无促进作用,甚至有可能阻碍主根生长;磷酸二氢钾仅在浓度达到0.4%时对主根伸长有促进作用。(5)影响油茶幼苗地下须根数量的主要因素为尿素,次要因素为磷酸二氢钾,环境控制和九二零为不重要因素。喷洒各个浓度的尿素对油茶地下须根数量增长均有促进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促进作用越明显,最佳浓度为0.5%;浓度为0.3%的磷酸二氢钾对地下须根数量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他浓度也能小幅促进须根生长。(6)影响油茶幼苗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九二零,次要因素为磷酸二氢钾和环境控制,尿素为不重要因素。喷洒各种浓度的九二零均能促进光合作用,但随着浓度增加,促进作用逐渐降低;各个浓度的磷酸二氢钾也都能促进光合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环境控制总体来说遮阴状态好于不遮阴,但是盖膜有可能影响光合作用。综合各项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促进油茶幼苗生长的最优方案为:九二零0.04%+尿素0.5%+磷酸二氢钾0.4%+遮阴。总体来说,遮阴有利于油茶幼苗生长,进入三月份后,盖膜有可能阻碍幼苗生长。

刘青华[7](2010)在《马尾松生长与材性的遗传变异、基因作用方式及环境影响》文中提出马尾松分布广,生长快,耐干旱瘠薄,是我国南方山地主要的针叶商品用材树种之一,广泛用于制浆造纸、建筑、松香等,支撑着我国众多的造纸、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产业发展。本文利用种源试验林、无性系育种群体、测交遗传交配设计试验林、初植密度与种源互作试验林和磷肥与种源互作试验林等系统研究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密度不同层次的差异和变异模式,揭示了生长、干形和木材基本密度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及所受的遗传控制方式,探索了初植密度和施用磷肥对马尾松种源的影响以及与种源间的互作效应,以期为马尾松生长和材性遗传改良及实施高产优质育林措施提供重要科学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4年生马尾松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着的种源差异,种源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及树干通直度呈典型的纬向倾群变异模式,这种变异主要是由其产地水热资源条件差异引起的。较之于北部种源,来自南部的种源生产力水平高且树干通直。种源木材基本密度与产地年均温、1月均温、无霜期和≥10℃积温呈显着的负相关。选择生产力高的速生种源可同时改良树干通直度,但会明显降低其木材基本密度。根据种源聚类结果,可将马尾松划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种源区,分别筛选出的19个和6个纸浆材和锯材优良种源主要来自马尾松的南部种源区,部分来自中部种源区。(2)各种源除近髓部1~5轮年轮段的木材基本密度外,其它年轮段的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着的差异。相对于年轮宽度,不同年轮段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相对稳定。来自不同种源区的种源年轮宽度的径向变异规律相似,皆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6~10轮达到最大值;年轮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变化规律表现为随年龄增长先增加后逐渐稳定的“S”型变化趋势,并据此筛选出广西横县、恭城、忻城,广东乳源和福建南靖5个木材基本密度径向均匀性高的纸浆材优良种源。早期选择时可在7年生时先淘汰生长较差的种源,在12年生再开展种源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联合选择。(3)23年生马尾松优树无性系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皆存在显着的产地间和产地内变异,其中产地内无性系间的变异为产地间变异的1.87~2.38倍。与生长性状比较,木材基本密度在产地间所占的变异分量相对较大。除湖南产地优树无性系年轮宽度从髓心向树皮呈单峰变化外,其它8个产地优树无性系的年轮宽度皆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变窄;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至树皮逐渐增大,到达一定年龄后渐趋稳定。除江西、广东和四川产地优树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的早期选择年龄晚于径向生长外,马尾松不同产地优树无性系的木材密度和径向生长皆可在5年生时开始早期选择。通过聚类可将180个优树无性系归为3大类和4个亚类。(4)14年生马尾松测交系交配设计测定林中,胸径、树高、木材基本密度和干物质积累量皆存在显着的GCA和SCA效应,其全同胞家系遗传力在0.746~0.908间,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其中胸径、木材基本密度和干物质积累量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显性基因效应次之,树高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略高于加性效应,而树干通直度完全由加性基因效应影响。各父本、母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因性状而异。依据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大于总体平均值的20%及树干通直度得分不小于4的选择标准,筛选出7个优良杂交组合,其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现实增益和遗传增益分别为22.68%~67.34%和20.25%~60.13%。(5)12年生马尾松种源胸径和枝下高对初植密度反应最为敏感,树高次之,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反应最小。广西岑溪、广东信宜、江西崇义和福建武平属于胸径对初植密度敏感的种源,皆表现在2.5 m×2.0 m初植密度下生长量最大,广东高州种源胸径生长对初植密度的敏感性则较小;5个参试种源枝下高皆随着初植密度增加而升高;而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初植密度效应基本不显着。由于参试种源皆为速生丰产的优良种源,初植密度对胸径、枝下高、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分化影响不显着,仅树高生长在1.5 m×2.0 m和2.5 m×2.0 m两种初植密度下种源差异明显。统计分析发现,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和初植密度互作效应较小,初植密度不影响种源生长和材质材性的相对表现,综合考虑胸径生长和材质及单位面积生产力等,分别不同培育目标为各种源配置了最适的初植密度。(6)12马尾松不同种源对磷肥的反应差异较大,福建武平属于生长对磷肥不敏感的耐低磷型优良种源,广东高州种源生长的磷肥效果好、持续期长,属磷肥敏感型优良种源,广东信宜、广西岑溪和江西崇义种源对磷肥的生长反应因性状和林龄而有较大的波动。相对于生长性状,马尾松种源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受磷肥的影响较小。低磷条件下,福建武平种源较其它种源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其生长量最大,江西崇义种源的生长表现相对较差;当施用磷肥后,两广种源及江西崇义种源的生长显现不同的肥效,与福建武平种源的生长差异缩小,广西岑溪和广东高州种源的生长量则超过了福建武平种源。木材基本密度和树干通直度在3种磷肥处理下的种源间差异较小,施用磷肥则会明显地提高木材基本密度在种源间和种源内个体间的均匀性。马尾松树高和木材基本密度存在一定的种源×磷肥互作,应依据种源对磷肥反应的特性差异科学施用磷肥。

戚俊[8](2009)在《竹酢液对杉木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和生长效应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篇论文选用一种新型材料竹酢液,首次将其运用于杉木幼苗施用中,通过两次田间试验,采用土壤施入及喷施两种施用方法,研究施用竹酢液后对土壤化学性质、生物活性、杉木根及根际土壤酚酸含量及杉木生长生理指标等的影响,分析竹酢液在促进杉木幼苗生长及改良土壤性质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施竹酢液处理后,土壤pH无明显变化;H50(土壤施入,稀释50倍)和P300(喷施,稀释300倍)以及P800(喷施,稀释300倍)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碱解氮、速效磷、有效Cu、Zn、Fe含量,且P300处理效果好于其他处理;②施竹酢液促进了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尤其是P800处理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达到极显着水平,表现出良好的促进作用。③不同竹酢液处理的不同微生物类群与对照相比数量均有显着增加,细菌和真菌在施入竹酢液后一星期内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动态变化。④杉木根和根际土壤的酚酸含量受竹酢液影响程度强烈,各处理对杉木苗木自身的酚酸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降低根际土壤中的酚酸含量,且H50和P800处理的效果均好于P300处理。⑤H50和P300两种处理田间试验中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与对照相比最大增加幅度分别为60.5%和80.3%,与对照达到显着性差异。田间试验(二)中P300、P800处理的竹酢液在促进杉木生长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尤其对于杉木地径增长量而言促进作用更为明显,P800处理效果也略好于P300处理。杉木苗木的叶绿素含量在竹酢液处理后也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达到显着差异水平。⑥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杉木幼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别与杉木幼林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陈秀庭[9](2009)在《杉木人工林连续两年施肥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杉木是我国重要的树种之一,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短轮伐期和全树利用等集约经营的出现,促使了杉木人工林地肥力大大衰退,影响了木材的生产。为了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达到速生、优质、丰产的目的,林地科学施肥是一极其重要的措施。杉木是福建最主要的树种之一,福建大部分森林林地均为杉木的中心产区。本试验研究在福建3个不同地点各设置了三个试验点,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的3月份在各试验地进行追肥,并在每年的年底对试验地进行野外调和实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Ⅰ.(1)2年生林地白沙林场:追施NPK+锌肥能明显的促进杉木地径的生长。施用此肥后,杉木2007年和2008年的地径连年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4%和37%;追施NPK肥对杉木的树高的影响效果最好,施用此肥后,杉木2007年和2008年的树高连年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高11%和29%。将乐林场:追施NPK+铜肥对杉木生长的效果最好。施用此肥后,杉木2007年和2008年的地径、树高分别比对照提高13%、38%和36%、25%。(2)3年生林地将乐林场:施肥以NPK+锌肥的效果为最佳。施用此肥后,杉木2007年的胸径、树高、蓄积连年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高29%、31%、101%;2008年的分别增高32%、26%、110%。洋口林场:施肥以NPK+铜+锌肥的效果最佳。施用此肥后,杉木2007年的胸径、树高、蓄积连年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高10%、9%、10.5%,2008年的分别增高21%、13%、28%。(3)5年生林地施用NPK+锌肥的肥效明显。施用此肥后,杉木2007年的胸径、树高、蓄积连年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高22%、40%、27.3%,2008年的分别提高10%、20%、17.8%。(4)8年生林地追施NPK肥后,杉木2007年的胸径、树高、蓄积连年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高29%、6%、4.3%;2008年分别增高20%、4%、3.1%。(5)12年林地各施肥处理对杉木生长的影响效果均较明显,但对蓄积影响效果以处理N50P100K50Cu25最好。施用此肥后,杉木2007年、2008年的蓄积连年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高20.2%、11.5%。(6)13年生林地单施PK肥的效果最显着。施用此肥后,杉木2007年的胸径、树高、蓄积连年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高38%、29%、40%,2008年的分别增高40%、31%、44%。(7)17年生林地追施NPK肥后,杉木2007年的胸径、树高、蓄积连年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高13%、27%、21%,2008年的分别增高17%、31%、27%。Ⅱ.施肥后的杉木针叶的养分含量普遍比对照的高。特别是加施微肥后,针叶的Cu、Zn养分含量的增幅更明显。Ⅲ.施肥后,林地土壤养分的增幅也较明显,特别是速效养分。但林地土壤养分的循环是复杂的,肥效是连续积累的。短期内的土壤化学变化,还无法说明施肥对土壤性质产生了有效的影响。因此,有关施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许忠坤,徐清乾,荣建平[10](2008)在《杉木不同部位、叶龄针叶净光合效率特征》文中研究指明对6年生杉木人工纯林进行光合作用测定,不同部位针叶单位面积同化CO2净量变化规律是上部>中部>下部,不同部位针叶总面积同化CO2净量变化规律是中部>上部>下部,不同部位针叶同化CO2能力差异显着。不同叶龄针叶单位面积同化CO2净量变化规律是当年生>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不同叶龄针叶间同化CO2能力差异极显着。被测定株间单位面积同化CO2净量差异极显着。下部、中部、上部针叶面积分别为总面积的35.8%、40.0%、24.2%。当年生、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针叶面积分别为总面积的34.7%、33.9%、20.2%、11.2%。下部、中部、上部针叶同化CO2净量分别为总数的29.8%、38.1%、32.1%;当年生、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针叶同化CO2净量分别为总数的43.8%、32.7%、16.0%、7.5%。

二、施肥对闽北三耕土杉木幼林光合特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施肥对闽北三耕土杉木幼林光合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林下植被清除对不同径级中龄杉木生长速率的影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
    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林下植被清除对中龄杉木生长的影响
    3.2 中龄杉木光合参数和叶片养分的径级差异
    3.3 中龄杉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径级差异
    3.4 影响中龄杉木生长速率的主控因子
4 讨论
    4.1 林下植被清除对林分水平乔木生长的影响
    4.2 林下植被清除对林木个体化学计量、资源获取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4.3 林下植被清除对林木个体碳分配的影响
    4.4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5 结论

(2)杉木人工林加施铜锌元素的持续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林地施肥研究现状
    1.3 杉木人工林施肥研究现状
        1.3.1 杉木幼龄林施肥研究
        1.3.2 杉木中龄林施肥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选取
        2.1.1 2a生杉木人工林
        2.1.2 5a生杉木人工林
        2.1.3 12a生杉木人工林
    2.2 试验设计
    2.3 研究方法
        2.3.1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2.3.2 数据研究年度
        2.3.3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肥对不同林龄杉木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3.1.1 试验前后林地速效养分含量变化
        3.1.2 施肥对不同林龄杉木林地全量养分的影响
    3.2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3a生长量的影响
        3.2.1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3a胸径生长量的影响
        3.2.2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3a树高生长量的影响
        3.2.3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3a蓄积生长量的影响
        3.2.4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3a生物量生长量的影响
    3.3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9a生长量的影响
        3.3.1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9a胸径生长量的影响
        3.3.2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9a树高生长量的影响
        3.3.3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9a蓄积生长量的影响
        3.3.4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9a生物量生长量的影响
    3.4 施肥9a后各林龄杉木胸径和树高变异系数的变化
        3.4.1 施肥9a后各林龄杉木胸径变异系数的变化
        3.4.2 施肥9a后各林龄杉木树高变异系数的变化
    3.5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枝下高比的影响
    3.6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高径比的影响
    3.7 施肥效应持续性分析
        3.7.1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胸径生长的持续性影响分析
        3.7.2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树高生长的持续性影响分析
        3.7.3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蓄积生长的持续性影响分析
        3.7.4 施肥对各林龄杉木生物量生长的持续性影响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4.1 小结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常德主要油茶品种的生长结果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油茶研究概述
        1.1.1 油茶简介
        1.1.2 油茶生物学特征
        1.1.3 油茶的分布
        1.1.4 油茶的应用价值
        1.1.5 油茶研究进展
        1.1.6 林木施肥的研究进展
    1.2 油茶品质培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常德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3.1 常德发展油茶产业的优势
        1.3.2 常德发展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地区概况
        1.4.1 地理位置
        1.4.2 气候特点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设计方案
    2.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肥对油茶的影响
        3.1.1 施肥对油茶生长指标的影响
        3.1.2 施肥对油茶结实的影响
    3.2 修剪对树体生长量的影响
    3.3 炭疽病对不同品种油茶的影响
    3.4 不同油茶果实形态特征
    3.5 油茶产量分析
    3.6 油茶果实含油品质分析
    3.7 油茶经营的经济效益分析比较
    3.8 油茶问卷调查及综合评价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2年生杉木人工林施肥效应及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现象的研究
        1.2.1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现状
        1.2.2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
    1.3 杉木人工林施肥研究现状
    1.4 缓、控释肥研究现状
        1.4.1 缓、控释肥料的概念、特点
        1.4.2 缓、控释肥料研究现状概括
        1.4.3 缓、控释肥料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1.5 特色和创新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地选取
    2.2 试验设计
    2.3 样品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肥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3.1.1 打铁坑2年生杉木生长量
        3.1.2 苦竹坑2年生杉木生长量
    3.2 施肥对打铁坑2年生杉木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2.1 土壤pH值
        3.2.2 土壤有机质
        3.2.3 土壤氮、磷、钾含量
        3.2.4 土壤交换性钙、镁离子
    3.3 施肥对苦竹坑2年生杉木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3.1 土壤pH值
        3.3.2 土壤有机质
        3.3.3 土壤氮、磷、钾含量
        3.3.4 土壤交换性钙、镁离子
    3.4 施肥对杉木枝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3.4.1 施肥对打铁坑2年生杉木枝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3.4.2 施肥对苦竹坑2年生杉木枝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4 结论
    4.1 施肥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4.2 施肥对杉木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4.3 施肥对杉木枝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5)三种不同林龄杉木施用NPK+Cu、Zn肥的生长情况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人工林地的地力衰退现象
    1.2 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研究现状
        1.2.1 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
        1.2.2 杉木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
    1.3 杉木人工林施肥现状
    1.4 特色与创新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1.1 将洋口国有林场麻溪试验地
        2.1.2 洋口国有林场打雷坑试验地
        2.1.3 洋口国有林场洋坑试验地
    2.2 试验设计
    2.3 样品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生长的影响
        3.1.1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胸径的影响
        3.1.2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树高的影响
        3.1.3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蓄积量的影响
    3.2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3.2.1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2.2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人工林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3.2.3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人工林土壤容重的影响
    3.3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人工林土壤pH、主要养分的影响
        3.3.1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人工林土壤pH的影响
        3.3.2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3.3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素的影响
        3.3.4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的影响
        3.3.5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人工林土壤钾素的影响
        3.3.6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人工林土壤铜的影响
        3.3.7 施肥处理对不同年份杉木人工林土壤锌的影响
4 小节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不同环境下几种叶面喷施处理对油茶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及进展
        2.1 油茶的生理生态特性
        2.2 油茶的栽培使用的历史
        2.3 油茶的地理分布
        2.4 油茶的功能价值
        2.5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2.6 不同处理措施对油茶生长发育的影响
        2.7 油茶技术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7.1 育种技术发展迟缓
        2.7.2 田间管理措施比较滞后
        2.7.3 新优品种开发起步晚,力度不够
        2.7.4 油茶产业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2.7.5 油茶加工技术水平落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2.7.6 人民食用习惯制约,市场开发有待加强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4.1 研究内容
        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设计,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区概况
        1.1 试验区气候状况
        1.2 试验处理间小环境状况差异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取样及观测记载项目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试验结果及分析
    1 不同处理对油茶幼苗地上茎生长的影响
        1.1 不同处理对油茶幼苗地上茎伸长的影响
        1.2 不同处理对油茶幼苗地上茎增粗的影响
    2 不同处理对油茶幼苗叶片生长的影响
    3 不同处理对油茶幼苗地下根和须根生长的影响
        3.1 不同处理对油茶幼苗地下主根伸长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油茶幼苗地下根须根的影响
    4 不同处理对油茶幼苗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5 综合分析对油茶幼苗生长最佳的处理方式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马尾松生长与材性的遗传变异、基因作用方式及环境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与种源区划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来源
        2.1.2 试验林调查和材性测定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
        2.2.2 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地理变异模式及与产地气候因子关系
        2.2.3 微立地条件对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
        2.2.4 种源生长与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相关
        2.2.5 种源区划分
        2.2.6 优良种源选择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马尾松生长和木材密度的年龄效应及早期选择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来源
        3.1.2 试验林调查和材性测定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年龄段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
        3.2.2 不同种源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模式
        3.2.3 不同年龄段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表型与遗传相关
        3.2.4 径向生长量和木材基本密度的早晚相关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马尾松优树无性系生长、干形和木材密度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来源
        4.1.2 试验林调查和木材基本密度测定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优树无性系生长、形质和木材密度在产地间和产地内遗传变异
        4.2.2 马尾松不同产地优树无性系年轮宽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及早晚相关
        4.2.3 马尾松优树无性系聚类分组和种质评价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基于马尾松测交系子代的生长、干形和木材密度GCA/SCA 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测定方法
        5.1.3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生长、树干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变异
        5.2.2 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5.2.3 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5.2.4 生长、木材基本密度和树干通直度的遗传控制方式
        5.2.5 优良杂交子代选择和评价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造林密度对不同种源马尾松林分生长及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来源
        6.1.2 试验林调查和材性测定
        6.1.3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马尾松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对初植密度的遗传反应
        6.2.2 不同初植密度下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
        6.2.3 微立地条件对马尾松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
        6.2.4 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和初植密度交互作用
        6.2.5 不同初植密度下马尾松种源生产力评价
    6.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施用磷肥对马尾松种源生长和木材密度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来源
        7.1.2 试验林调查和材性测定
        7.1.3 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马尾松种源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对磷肥的遗传反应
        7.2.2 施用磷肥对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材性种源差异的影响
        7.2.3 施用磷肥对马尾松种源内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个体分化影响
        7.2.4 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与磷肥互作效应
    7.3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1.1 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性状的种源差异和年龄效应
        8.1.2 马尾松无性系间生长、形质和木材性状的差异
        8.1.3 马尾松生长、形质和木材性状的家系效应
        8.1.4 马尾松营林措施对生长、形质和材性的影响
    8.2 讨论
    8.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8)竹酢液对杉木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和生长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杉木人工林衰退研究
        1.1.1 杉木林地力退化的原因和机制
        1.1.1.1 杉木的自毒作用
        1.1.1.2 铝毒
        1.1.2 杉木林地力衰退带来的问题
        1.1.3 针对杉木自毒作用的研究方法
        1.1.3.1 杉木不同器官中化感物质的提取
        1.1.3.2 杉木根化感物质的测定
        1.1.3.3 退化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
        1.1.4 杉木林地力衰退的防治及持续经营对策
        1.1.5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生物学研究进展
        1.1.5.1 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1.1.5.2 影响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因素
        1.1.6 杉木林地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1.2 杉木施肥研究进展
        1.2.1 施肥对不同林龄杉木生长效应影响的研究
        1.2.1.1 对杉木幼林影响的研究
        1.2.1.2 对杉木中龄林影响的研究
        1.2.1.3 对杉木近熟林影响的研究
        1.2.2 施肥对杉木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2.3 施肥对杉木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1.2.4 施肥对杉木生理特性的影响
        1.2.5 施肥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
        1.2.5.1 地域影响研究
        1.2.5.2 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的影响研究
        1.2.5.3 施肥理论应用研究
        1.2.6 其它肥料在杉木施肥上的应用
    1.3 竹酢液的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田间试验(一)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及数据分析
        2.1.3.1 苗木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测定
        2.1.3.2 土壤生物活性指标的测定
        2.1.4 杉木根际土壤酚酸含量的测定
        2.1.4.1 杉木幼林根际土壤样本的采集
        2.1.4.2 试剂
        2.1.4.3 酚酸的提取
        2.1.4.4 液相色谱条件
        2.1.4.5 数据处理
    2.2 田间试验(二)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测定指标及数据分析
        2.2.3.1 苗木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测定
        2.2.3.2 土壤生物活性指标的测定
        2.2.4 杉木根及根际土壤酚酸含量的测定
        2.2.4.1 材料来源与处理
        2.2.4.2 试剂
        2.2.4.3 酚酸的提取
        2.2.4.4 液相色谱条件
        2.2.4.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田间试验(一)结果与分析
        3.1.1 竹酢液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1.2 竹酢液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3.1.2.1 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3.1.2.2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1.3 杉木根际土壤中酚酸含量测定
        3.1.4 对杉木苗木生长效应的影响
        3.1.5 竹酢液处理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生物活性相关性研究
        3.1.5.1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的相关分析
        3.1.5.2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肥力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2 田间试验(二)结果与分析
        3.2.1 竹酢液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3.2.2 竹酢液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3.2.2.1 竹酢液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2.2.2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周期变化
        3.2.2.3 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3 杉木根及根际土壤中酚酸含量的测定
        3.2.3.1 杉木根中酚酸物质的测定
        3.2.3.2 杉木根系土壤中酚酸物质的测定
        3.2.4 杉木苗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3.2.4.1 杉木叶片叶绿素含量分析
        3.2.4.2 对杉木苗木苗高和地径的影响
        3.2.5 竹酢液处理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生物活性相关性研究
        3.2.5.1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典型相关分析
        3.2.5.2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杉木人工林连续两年施肥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
        1.1.1 人工林地力衰退现状
        1.1.2 人工林衰退原因
    1.2 人工林施肥研究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选取
        2.1.1 将乐国有林场
        2.1.2 洋口国有林场
        2.1.3 白沙国有林场
    2.2 试验设计
    2.3 样品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肥对不同林龄杉木生长的影响
        3.1.1 施肥对2 年生杉木生长的影响
        3.1.2 施肥对3 年生杉木生长的影响
        3.1.3 施肥对5 年生杉木生长的影响
        3.1.4 施肥对8 年生杉木生长的影响
        3.1.5 施肥对12 年生杉木生长的影响
        3.1.6 施肥对13 年生杉木生长的影响
        3.1.7 施肥对17 年生杉木生长的影响
    3.2 施肥对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3.2.1 施肥对2 年生杉木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3.2.2 施肥对3 年生杉木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3.2.3 施肥对5 年生杉木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3.2.4 施肥对8 年生杉木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3.2.5 施肥对12 年生杉木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3.2.6 施肥对13 年生杉木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3.2.7 施肥对17 年生杉木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3.3 施肥对不同林龄杉木当年生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3.3.1 施肥对2 年生杉木当年生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3.3.2 施肥对3 年生杉木当年生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3.3.3 施肥对5 年生杉木当年生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3.3.4 施肥对8 年生杉木当年生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3.3.5 施肥对12 年生杉木当年生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3.3.6 施肥对13 年生杉木当年生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3.3.7 施肥对17 年生杉木当年生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4.1 施肥对不同林龄杉木生长的影响
    4.2 施肥对不同林龄杉木当年生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杉木不同部位、叶龄针叶净光合效率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野外测定方法
        1.2.1 光合特性测定
        1.2.2 日变化测定
        1.2.3 叶面积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部位、叶龄针叶单位面积同化CO2净量变化规律
        2.1.1 不同部位单位面积同化CO2净量变化规律
        2.1.2 不同叶龄针叶单位面积同化CO2净量变化规律
    2.2 不同测定株、部位、叶龄针叶单位面积同化CO2净量差异性比较
    2.3 不同部位、叶龄针叶面积比较
    2.4 不同部位、叶龄针叶同化CO2净量比较
3 讨论

四、施肥对闽北三耕土杉木幼林光合特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林下植被清除对不同径级中龄杉木生长速率的影响机制[J]. 陈奕帆,付晓莉,王辉民,戴晓琴,寇亮,陈伏生,卜文圣. 林业科学, 2020(11)
  • [2]杉木人工林加施铜锌元素的持续效应研究[D]. 陈明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4)
  • [3]常德主要油茶品种的生长结果特性研究[D]. 谭建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03)
  • [4]2年生杉木人工林施肥效应及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研究[D]. 刘芳.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5]三种不同林龄杉木施用NPK+Cu、Zn肥的生长情况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D]. 郭泽昆.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6]不同环境下几种叶面喷施处理对油茶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D]. 饶成.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3)
  • [7]马尾松生长与材性的遗传变异、基因作用方式及环境影响[D]. 刘青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02)
  • [8]竹酢液对杉木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和生长效应的影响[D]. 戚俊. 北京林业大学, 2009(01)
  • [9]杉木人工林连续两年施肥效应研究[D]. 陈秀庭. 福建农林大学, 2009(12)
  • [10]杉木不同部位、叶龄针叶净光合效率特征[J]. 许忠坤,徐清乾,荣建平. 湖南林业科技, 2008(05)

标签:;  ;  ;  ;  ;  

施肥对闽北杉木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