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和鼻窦的非上皮恶性肿瘤

鼻腔和鼻窦的非上皮恶性肿瘤

一、鼻腔鼻窦非上皮性恶性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王久阳,白玉萍,邢莉,朴颖实,何小金,岳常丽,赵晓丽,刘红刚[1](2021)在《SMARCB1(INI1)缺失型鼻腔鼻窦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文中认为目的探讨SMARCB1(INI1)缺失型鼻腔鼻窦癌(SDS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间确诊的SDSC 16例, 并以头颈部小圆细胞型恶性肿瘤99例作为观察对照, 包括鼻腔鼻窦的低分化鳞癌10例, 低分化腺癌5例, 未分化癌4例, 睾丸核蛋白癌(NUT癌)5例, 神经内分泌癌10例, 嗅神经母细胞瘤10例, 横纹肌肉瘤10例, NK/T细胞淋巴瘤10例, 黑色素瘤10例, 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EWS/PNET)5例, 非角化型未分化鼻咽癌20例。分析16例SDSC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7、CK8/18、CK5/6、p63、p40、INI1、NUT及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突触素、嗜铬粒素A、CD56), 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INI1基因缺失。结果 16例SDSC患者占本时间段鼻腔鼻窦全部恶性肿瘤的1.3%(16/1 218), 全部恶性上皮性肿瘤的2.4%(16/657)。镜下缺乏明确的鳞状及腺样分化, 常可见"横纹肌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SDSC瘤细胞CKpan、CK8/18均阳性, INI1均阴性;EBER原位杂交结果均阴性;共有11例SDSC进行了FISH检测, 均可见INI1基因缺失。随访12例, 随访时间3~47个月, 有1例于诊断后半年死于肿瘤相关疾病, 余病例均带瘤存活, 存活时间最长者为47个月。结论 SDSC需与鼻腔鼻窦分化差的多种肿瘤相鉴别。无明确分化的镜下形态, 特征性的基底样及横纹肌样细胞、非特异性空泡、透亮或空泡状的细胞核、明显的核仁及坏死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NI1阴性以及FISH检测INI1基因缺失等为其病理改变特点, 并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临床预后尚不明确。其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方式有待深入探讨。

首都医科大学眼部肿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2](2021)在《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3.0 T MR检查与诊断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MRI是显示、诊断和评估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方法,3.0 T MRI已成为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MR检查的首选。因此,制定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3.0 T MR检查与诊断专家共识对提高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诊疗水平非常关键。本共识主要阐述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3.0 T MR检查方案、分析思路、诊断及评估要点,以期提升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疗水平。

翟长文,袁存存,王纾宜[3](2021)在《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断为鼻腔鼻窦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病例,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筛选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鼻腔鼻窦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550例,腺癌82例,其中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29例,从中筛选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4岁(37~64岁)。临床表现为鼻腔狭窄、鼻塞、鼻出血。鼻内镜下见表面光滑新生物。影像学显示鼻腔鼻窦膨胀性肿块占位。大体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质地中等,最大径2~3 cm。镜下肿瘤无包膜,界限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瘤细胞体积较小、形态温和,立方状、矮柱状,排列呈规则的腺管状、小梁状。胞质嗜酸,细胞核位于基底,核仁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细胞角蛋白7(CK7)、SOX-10、DOG1、波形蛋白均弥漫阳性;S-100蛋白局灶阳性;GCDFP-15、Mammaglobin、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D56、CK20、NR4A3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5%)。3例FISH ETV6基因重排阳性,2例FISH NTRK3基因重排阳性。3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1例术后辅以放疗。3例随访12~25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 ETV6 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是一种新命名的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与其他低度恶性鼻腔鼻窦腺癌及部分涎腺肿瘤有相似之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TV6基因检测可帮助明确诊断。

邵立伟,李杰,宋志刚,田侠,朱凤伟,王辅林[4](2020)在《SMARCB1/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探讨SMARCB1/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SDSC) 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8—2019年诊断的2例SDS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文献复习,并总结。结果例1,男性,47岁,主因右侧颌面部麻木、头痛20天,加重伴视力下降1周,颅脑核磁共振(MRI)检查示右侧筛窦、蝶窦及鼻腔内占位,向后累及右侧海绵窦。例2,女性,55岁,主因左侧面部肿胀伴头痛、鼻腔干燥1个月,鼻窦CT示左侧上颌窦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其内见少许点状高密度影,左侧上颌窦内、外、上壁骨质吸收、破坏,窦内软组织向左侧筛窦、上中鼻道内延伸。两例影像学均考虑恶性肿瘤。例1患者属于T4期,例2患者属于T3期。组织学形态2例肿瘤均为横纹肌样/浆细胞样亚型,边界不清,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巢状、条索状或乳头状排列,局部见基底样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局灶见腺样结构,胞质中等量嗜酸性,胞核偏位,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局灶坏死,并见透明细胞及非特异性空泡,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局部黏液变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2例INI1均(-),CK、EMA、CK8/18弥漫(+),Syn、CD34局部(+);例1 p63灶状(+),例2 vimentin、bcl-2、CD99(+),SMA、calponin、S-100等(-),Ki-67指数50%~75%。EBER原位杂交分子检测均(-)。例1患者进行了肿瘤部分切除,术后进行了7次化疗和免疫治疗,期间因肿瘤生长又进行了3次肿瘤部分切除,随访5个月死亡;例2患者行肿瘤完整切除术,术后进行了6次化疗和28次放疗,术后11个月发现双肺转移,未行手术治疗,目前随访14个月。结论 SDSC罕见,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发现时多为晚期,具有转移倾向,预后差,免疫组化INI1蛋白表达缺失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袁存存,翟长文,王纾宜[5](2020)在《鼻腔鼻窦肾细胞样腺癌五例临床病理学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肾细胞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诊断鼻腔鼻窦上皮性恶性肿瘤(癌)病例,筛选肾细胞样腺癌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鼻腔鼻窦上皮性恶性肿瘤(癌)共计460例,其中腺癌70例,占比15.2%。鼻腔鼻窦肾细胞样腺癌仅5例,占比1.1%。其中4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6.5岁(29~52岁),临床表现主要为鼻塞、鼻出血。鼻内镜下为红色息肉样肿块。影像学显示鼻腔、筛窦肿块,伴周围结构的侵犯及骨质破坏。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状、腺泡状、微囊结构,间隔以丰富的毛细血管,伴出血,细胞胞质透亮,核级低,核仁不明显,部分区域肿瘤侵及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7、碳酸酐酶Ⅸ(CA9)、S-100蛋白、波形蛋白阳性,Ki-67阳性指数低。余肾细胞癌标志物(RCC)、CD10、PAX8、p6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HHF35、Calponin、CD117、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及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突触素、CHG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均未检测到EWSR1和ETV6基因重排。5例患者初诊后均手术切除,其中1例术后二次复发后再次手术切除并行辅助放疗,1例术后行放疗,1例复发后再次手术切除,1例无复发,1例复发后行放疗。随访截至2019年12月,目前5例患者均无瘤生存,一般情况可。结论原发性鼻腔鼻窦肾细胞样腺癌是低级别非肠型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发生率低,呈惰性生物学行为,诊断思路属于排他性诊断,需与原发及转移性肿瘤的透明细胞亚型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可辅助放疗。

李佳[6](2020)在《463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分型的疾病谱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作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鼻腔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繁多,但不同的病理类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有所不同。为此,本文将分析近10年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分型的特征,拟探讨鼻腔恶性肿瘤的总体高发年龄、高发性别、高发病理类型以及其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时间段内高发病理类型是否有所差异,旨在总结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分型的疾病谱,分析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危人群及其高发病理类型,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向和思路。方法:收集2009.01-2018.12的10年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每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间及肿瘤的病理类型,并分别计算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入院时间内所收集到的各类病理类型所占构成比,并依次排出位列前五位的病理类型。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共收集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463例,疾病谱总体上排列前五位的病理类型分别为:鳞癌(32.8%),腺样囊性癌(13.5%),嗅神经母细胞瘤(8.8%),黑色素瘤(8.0%),腺癌(6.0%);其中男性患者308人,所占构成比为66.5%,女性患者155人,占33.5%,男女患者比例为1.98:1,男性患者数量较女性患者数量多近1倍。男性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高发类型前五依次为:鳞癌(36.4%),腺样囊性癌(11.7%),嗅神经母细胞瘤(11.0%),腺癌(6.2%),神经内分泌癌和横纹肌肉瘤并列第五(各自占比4.9%);女性位于前五的病理类型则为:鳞癌(23.9%),腺样囊性癌(17.5%),黑色素瘤(15.6%),横纹肌肉瘤(7.1%),腺癌(5.8%)。2009-2013的5年内鼻腔恶性肿瘤患者共183人,所占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人数构成比为39.5%,位列前五的病理类型依次为:鳞癌(33.3%),腺样囊性癌(14.3%),嗅神经母细胞瘤(12.7%),黑色素瘤(6.0%),神经内分泌癌与横纹肌肉瘤并列第五(各自占比4.9%);2014.01-2018.12的5年内共有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280例,所占构成比为60.5%,位列前五位的病理类型为:鳞癌(31.4%),腺样囊性癌(13.2%),黑色素瘤(9.3%),腺癌(7.5%),横纹肌肉瘤(6.1%);2009-2013年与2014-2018年间患者人数比约为0.65:1,近5年间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人数增长近一倍,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好发于41-60岁,排列前五位的病理类型分别为:鳞癌(76例),腺样囊性癌(43例)、腺癌(15例)、黑色素瘤(14例)、神经内分泌癌(13例);儿童、青少年患者以肉瘤好发,尤以横纹肌肉瘤好发。结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疾病谱复杂多样,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时间阶段患者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高发病理类型有所不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以男性好发,且以鳞癌、腺样囊性癌、嗅神经母细胞瘤、黑色素瘤、腺癌等病理类型高发;各个年龄阶段均有患病,但41-60岁年龄段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该年龄段内以鳞癌,腺样囊性癌、腺癌、黑色素瘤、神经内分泌癌等病理类型多见。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虽以鳞癌、腺样囊性癌等病理类型高发,但近5年来,黑色素瘤的患病率逐渐增加,需予以重视。

郭平川,李友忠,任基浩,杨新明[7](2012)在《儿童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儿童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比较传统手术与鼻内镜协同下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分析34例14岁以下儿童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结果 34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中,通过手术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随访3~9年,28例死亡,2例复发仍存活,4例未复发。结论儿童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症状不典型,不易早期诊断。对疑有鼻腔鼻窦新生物的儿童应及早行鼻内镜检查,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采用手术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能获得较佳疗效。

方微,Christopher A.French,Michael J.Cameron,韩一丁,刘红刚[8](2012)在《睾丸核蛋白表达和基因重排在上呼吸道睾丸核蛋白中线癌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睾丸核蛋白(NUT)抗体表达及基因重排在上呼吸道NUT中线癌(NMC)中的应用,以及NMC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1990年至2010年诊断的上呼吸道小圆细胞型恶性肿瘤163例,包括低分化鳞状细胞癌(31例)及未分化癌(1例)、非角化型未分化鼻咽癌(60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及其他非上皮性小圆细胞型恶性肿瘤(65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行EB病毒编码的小RNA探针(EBER)原位杂交检测及NUT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NUT抗体阳性表达的病例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NUT基因重排、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角蛋白(AE1/AE3、CK7、CK8)、p63及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嗜铬粒素A、S-100蛋白、CD56)。结果 (1)3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及1例未分化癌中发现NUT抗体呈强阳性核表达,约占该组病例的12.5%(4/32),占本组上皮性恶性肿瘤的4.1%(4/98),全部病例的2.5%(4/163);其年龄范围为42~59岁;其他各组病例NUT抗体均为阴性;(2)4例NUT抗体阳性表达的病例其瘤细胞均表达角蛋白及p63,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及EBER检测均阴性;(3)4例NUT阳性表达的病例中2例FISH检测证实有NUT基因重排,此2例患者死亡,另2例未检测到NUT基因重排,患者存活(分别为40及12个月)。结论 (1)NMC是发生于上呼吸道的少见小圆细胞型恶性肿瘤,既往被归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及未分化癌中.其NUT抗体阳性表达及NUT基因重排阳性;(2)NMC好发于中线器官,特别是鼻腔鼻窦,与EB病毒感染无关,临床病程及预后有所不同;(3)NU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FISH检测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主要作用。

徐艳霞[9](2012)在《30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重点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文中指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在耳鼻喉科恶性肿瘤中比较常见,据国内统计,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10%4.0%[1],国外报告占0.15%2.15%[2]。在我国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发病特点。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10年间)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耳鼻喉科所有就诊患者(包括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经病理切片诊断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资料,探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并对其中高发的35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进行重点分析,对其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总结,为今后鼻部肿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我科10年内共收治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00例。年龄:50-59岁年龄组86例(28.6%),占第一位,60-69岁年龄组55例(18.3%),占第二位,通过A、B两组比较,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300例资料总体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184例,女116例,男:女=1.58:1);嗅神经母细胞瘤男女发病相当(35例,男性18例,女性17例,男/女=1.05:1);囊性腺样癌及肉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A、B两组用统计学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部位:鼻窦231例,占77%,其中鼻窦内上颌窦最多,198例,占66%;鼻腔69例,占23%。病理类型:通过A组与B组比较,鳞状细胞癌减少15.3%,淋巴瘤增多6.1%,嗅神经母细胞瘤及肉瘤均增多4.4%,内翻性乳头状瘤伴癌变增多1.4%,嗅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及肉瘤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中,入院诊断为鼻腔肿物的23例,12例初步诊断为鼻息肉(包括出血坏死性鼻息肉7例),术中行快速病理明确诊断的20例,15例均为术后病理回报确诊。发病部位:单发的27例,多发的8例,单发的位于嗅区16例,中鼻甲根部5例,总鼻道6例;多发的均位于鼻腔顶部。临床主要症状:单侧鼻塞26例,双侧鼻塞3例,鼻出血5例,涕中带血22例,嗅觉减退8例,视力减退3例,头痛4例,1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CT检查,中心位于鼻腔内13例,无周围鼻窦的侵袭,病变中心位于筛窦内22例,其中局限在筛窦鼻腔8例,侵犯上颌窦3例,侵犯蝶窦3例,侵犯额窦4例,侵犯患侧眼眶1例,侵犯颅内3例。Kadish分期:A期13例病变局限于鼻腔;B期18例周围窦腔受累;C期4例,侵犯眼眶及颅内。治疗:单纯手术6例,手术加术后放疗29例;其中1例行鼻侧切开,3例行颅面联合入路(1例因颈部淋巴结转移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余行鼻内镜下肿物切除术。预后:2年生存率为85.7%(24/28),3年生存率为75%(18/24)。A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88.2%(15/17);B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5%(12/16);早期(A+B期)的3年生存率为81.8%(27/33);C期患者3年生存率为50%(1/2)。经Log-Rank检验,早期(A期+B期)与晚期(C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2,P=0.037)。本组患者有6例复发,其中单纯手术复发3例,手术加放疗的复发3例,均为局部复发,采用手术加放疗再次治疗,现生存良好,未发现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30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年龄分布上有年轻化趋势,总体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嗅神经母细胞瘤男女比例相当,腺样囊性癌及肉瘤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原发于鼻窦最多,其中又以上颌窦多见,与文献报道一致,嗅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及肉瘤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呈逐渐增多趋势。2、35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不易明确诊断,容易误诊为鼻息肉,临床中对中青年患者,单侧鼻塞、鼻出血,体检在嗅区中鼻甲根部、鼻腔顶部发现灰白色或灰红色,质脆不平、易出血的肿物,结合鼻窦CT冠位及轴位片,应考虑到嗅神经母细胞瘤可能,最好术前或术中行快速病理及初诊淋巴结检查;其特征性病理表现为典型的Flexner及Homer-Wright菊形团;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术后放疗最佳;Kadish分期影响患者预后,A、B期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C期。

赵学林,郝艳芳,李慧敏,常新民,乔宇[10](2009)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鼻腔鼻窦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软骨肉瘤8例、恶性黑色素瘤4例、髓外浆细胞瘤3例,均在鼻内镜下切除肿瘤,术后给予直线加速器放疗。[结果]术后随访3.5年以上,11例局部无复发;2例软骨肉瘤,1例恶性黑色素瘤于术后1.4~1.6年局部复发,再次行鼻内镜手术;1例恶性黑色素瘤术后1.8年出现远处转移死亡。[结论]经过严格挑选的鼻腔鼻窦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可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损伤小、恢复快、面部无瘢痕,患者易接受。

二、鼻腔鼻窦非上皮性恶性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腔鼻窦非上皮性恶性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4)SMARCB1/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判读
2 结果
    2.1 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2.2 病理学检查
        2.2.1 巨检
        2.2.2 镜检
    2.3 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诊断
    3.3 鉴别诊断
    3.4 治疗与预后

(6)463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分型的疾病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前景与期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鼻腔恶性肿瘤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儿童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30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重点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第2章 引言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1.1 资料来源
    3.2 统计分析
        3.2.1 统计指标
        3.2.2 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性别分布
    4.2 年龄分布
    4.3 病变部位
    4.4 病理类型
    4.5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
        4.5.1 临床资料
        4.5.2 治疗方式
        4.5.3 生存情况
        4.5.4 影响预后相关因素
第5章 讨论
    5.1 300 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5.2 嗅神经母细胞瘤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讨论

四、鼻腔鼻窦非上皮性恶性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 [1]SMARCB1(INI1)缺失型鼻腔鼻窦癌的临床病理特征[J]. 王久阳,白玉萍,邢莉,朴颖实,何小金,岳常丽,赵晓丽,刘红刚.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11)
  • [2]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3.0 T MR检查与诊断专家共识[J]. 首都医科大学眼部肿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1(10)
  • [3]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J]. 翟长文,袁存存,王纾宜.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01)
  • [4]SMARCB1/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J]. 邵立伟,李杰,宋志刚,田侠,朱凤伟,王辅林.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12)
  • [5]鼻腔鼻窦肾细胞样腺癌五例临床病理学特征[J]. 袁存存,翟长文,王纾宜.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11)
  • [6]463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分型的疾病谱分析[D]. 李佳.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7]儿童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分析[J]. 郭平川,李友忠,任基浩,杨新明. 中国内镜杂志, 2012(12)
  • [8]睾丸核蛋白表达和基因重排在上呼吸道睾丸核蛋白中线癌中的应用[J]. 方微,Christopher A.French,Michael J.Cameron,韩一丁,刘红刚.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2(08)
  • [9]30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重点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D]. 徐艳霞. 吉林大学, 2012(09)
  • [10]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疗效分析[J]. 赵学林,郝艳芳,李慧敏,常新民,乔宇. 现代预防医学, 2009(19)

标签:;  ;  ;  ;  ;  

鼻腔和鼻窦的非上皮恶性肿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