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胚胎残余囊肿超声漏诊1例

膀胱胚胎残余囊肿超声漏诊1例

一、超声漏诊膀胱胚胎残体囊肿1例(论文文献综述)

彭萌萌[1](2019)在《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临床诊治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Primary pelvic retroperitoneal tumor,PPRT)指起源于盆腔腹膜后间隙、骶前间隙内的一类罕见肿瘤。PPRT位于盆腔深部,常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率低,一经发现肿瘤体积往往较大且多侵犯毗邻脏器,手术完整切除困难,术后复发率高,患者预后较差。本研究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女性PPRT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外科治疗及临床诊疗经验,为PPRT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8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中及术后病理学证实的120例女性PPRT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年龄、临床症状、专科检查、肿瘤标志物、手术切除类型(R0/R1切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直径、病理结果、复发及随访情况等。随访以门诊、住院复查或电话等形式进行。2.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的数据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Ρ<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5)。结果1.收集120例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患者,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39.5±16.1岁,40-60岁人群占52.5%,肿瘤直径1.2-54.0cm,中位肿瘤直径为9.0cm(四分位值6.0-13.0cm)。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腰骶部疼痛、排便困难等腹部症状者为主(45%,54/120)。妇科检查、US、CT、MRI检查定位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2.7%(91/110)、89.1%(98/110)、40.3%(25/62)、93.3%(28/30)。80例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的患者中,CA125、CA199、CEA阳性率分别为12.5%(10/80)、2.5%(2/80)、3.75%(3/80)。2.120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94例(78.4%),恶性肿瘤26例(21.6%)。肿瘤完整切除100例(83.3%),其中良性肿瘤84例,完整切除率89.3%(84/94),恶性肿瘤16例,完整切除率61.5%(16/26)。肿瘤直径<10cm者59例,完整切除率91.5%(54/59);肿瘤直径≥10cm者61例,完整切除率75%(46/61)。按肿瘤直径分组比较肿瘤完整切除者中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相关指标,肿瘤直径<10cm时,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周围组织损伤情况、术后住院日较开放手术组少,肛门排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1 P=0.036;t=-3.329 P=0.002;t=-3.212 P=0.002;t=0.40 P=0.001;χ2=12.926 P<0.001)。肿瘤直径≥10cm时,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日较开放手术组少,肛门排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 P=0.031;t=-5.990 P<0.001;t=0.55 P=0.034)。3.随访截止至2018年9月,共随访1.5-93月,平均随访时间39.7±24.0月,101例患者获访(84.2%)。其中良性肿瘤78例,8例复发(10.2%),均为肿瘤姑息性切除者,中位复发时间16.9个月(2-34月)。恶性肿瘤23例,11例复发(47.8%),其中行肿瘤完整切除2例,姑息性切除9例,中位复发时间8.5个月(1-22月)。复发病例均再次手术治疗,至随访截止良性肿瘤无复发,恶性肿瘤4例死亡。恶性PPRT完整性切除术后累积3年、5年生存率为87.6%、54.3%,姑息性切除术后累积3年、5年生存率为42.1%、17.2%。结论1.PPRT以良性病变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胀、腹痛、腰骶部疼痛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高发年龄为40-60岁。2.妇科检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PPRT患者初步筛查及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对于高度怀疑盆腔腹膜后肿瘤者,应进一步进行增强CT及盆腔MRI等影像学检查。3.对于无明显血管受侵、盆腔致密粘连等腹腔镜手术禁忌征的直径<10cm的肿瘤,腹腔镜手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对于可疑脏器受累或直径≥10cm的肿瘤,应结合患者情况和术者的手术技能综合评估,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周蓓[2](2018)在《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肿瘤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肿瘤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目的回顾分析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诊断治疗方法,提高早期诊断,改善预后。资料及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326例儿童及青春期(4周-19岁)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发病情况、组织类型、病理性质、辅助检查及治疗等。统计分析应用SPSS24.0软件进行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腹痛、腹围增大、腹胀等,腹痛为首要症状,占46.63%,易与消化系统等疾病相混淆。326例卵巢肿瘤中良性肿瘤269例(82.51%),交界性肿瘤13例(3.99%),恶性肿瘤44例(13.50%)。卵巢肿瘤组织类型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共146例(44.79%),其次为上皮性肿瘤99例(30.37%),卵巢瘤样病变74例(22.69%),性索间质肿瘤7例(2.15%)。初潮前后卵巢肿瘤组织类型发生率不同,初潮前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初潮后生殖细胞肿瘤发生率降低,上皮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加。B型超声为首选辅助检查,对卵巢肿瘤性质及类型的检出率为51.55%。CA125、AFP对青春期卵巢良恶性肿瘤有鉴别诊断价值,CA199、AFP对生殖细胞肿瘤与其他类型肿瘤有鉴别诊断价值。卵巢肿瘤直径>10cm患者恶性比例增加,卵巢肿瘤良恶性与肿瘤大小有一定相关性。卵巢肿瘤蒂扭转是导致卵巢良性肿瘤行附件切除术的主要原因,儿童及青春期卵巢恶性肿瘤,多早期,单侧发病,应尽可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结论1.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肿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B型超声为首选辅助检查,肿瘤直径大于10cm恶性肿瘤发生率增加。2.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良恶性肿瘤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3.儿童及青春期卵巢恶性肿瘤多早期,单侧,应尽可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第二部分卵巢瘤样病变的诊断与分析研究目的归纳总结卵巢瘤样病变临床特点,并通过卵巢瘤样病变与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卵巢瘤样病变的发病特征,以期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过度治疗,改善结局及预后。资料及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326例儿童及青春期(4周-19岁)卵巢瘤样病变患者及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本研究中卵巢瘤样病变以单纯囊肿最常见,其次为滤泡囊肿。卵巢瘤样病变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腹痛为主,占46.87%。肿瘤标志物CA199及CA125在卵巢瘤样病变及良性卵巢肿瘤中存在差异(p<0.05),其中CA199对两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CA199取值15.61U/ml时区别卵巢瘤样病变与良性卵巢肿瘤的价值最高。CA125、AFP在卵巢瘤样病变及恶性卵巢肿瘤中有显着差异(p<0.05)。CA125取值21.05U/ml,AFP取值1.50ng/ml时区别卵巢瘤样病变与恶性卵巢肿瘤的价值最高。不同超声声像类型在瘤样病变及良恶性肿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瘤样病变以囊性为主,部分为囊实性,良性肿瘤以囊性及囊实性为主,恶性肿瘤以囊实混合性及实性为主,实性肿块恶性率最高。瘤样病变、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大小分别为8.23±6.32cm、14.05±10.39cm、21.56±11.0cm,任意两组间病灶大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肿块最大直径=7.7cm作为区分瘤样病变与良性肿瘤的临界值,肿块直径=10.2cm作为区分瘤样病变与恶性肿瘤的临界值。结论1.肿块直径大小,超声声像特征,肿瘤标志物值对卵巢瘤样病变与卵巢良恶性肿瘤有鉴别诊断价值。2.本研究中肿瘤直径小于等于7.7cm,囊性超声声像,和/或CA199小于等于15.61U/ml,CA125小于等于21.05U/ml,AFP小于等于1.50ng/ml,无其他恶性征象时,区分卵巢瘤样病变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较高。

杜晓颖[3](2017)在《简单规则鉴别附件区良恶性包块的临床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本研究第一个目的是以超声医师的主观诊断结果为对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简单规则鉴别附件区良恶性包块的临床价值。(2)探讨简单规则结合低年资医师的诊断效能。方法(1)收集从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200例患者200个附件区包块的超声检查图像。(2)分别由2位不同年资超声医师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特征,根据经验得出主观诊断,测试者根据简单规则得出诊断结论,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ROC)。(3)利用SPSS软件比较不同年资超声医师、简单规则对附件区包块的ROC曲线下面积。(4)利用SPSS软件比较不同年资超声医师、简单规则对附件区包块的敏感度、特异度。(5)分析良性患者、恶性患者年龄以及良恶性包块大小有无统计学差异。(6)分析不同年资医师结合简单规则的诊断效能。结果1.根据简单规则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高年资医师诊断的AUC为0.920,低年资医师诊断的AUC为0.828。2.简单规则诊断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4.3%,高年资医师诊断敏感度为94.4%,特异度为81.1%,两者有统计学意义(Z≈2.3,P=0.023<0.05);低年资医师敏感度为76.4%,特异度为72.7%,与简单规则有差异有统计学差异(Z≈1.98,P=0.048<0.05)。3.患者年龄1789岁,平均(45.1±13.7)岁,良性组病人年龄为(37.2±12.9)岁,明显小于恶性组(53.3±13.5)岁,统计有差异(t=-7.56,P≈0.00<0.005)。最大径1.020.0cm,平均(7.7±4.2)cm,良性组为(6.8±3.4)cm,恶性组为(9.3±4.9)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P≈0.00<0.05)。4.高年资医师在参考简单规则前后其诊断效能并未有明显的改观(Az,0.96vs0.92,P=0.2055),而低年资医师参考简单规则后其诊断效能有明显的提高(Az,0.828to0.89,P=0.012),但是仍然低于高年医师的诊断效能(Az,0.89vs0.92,P=0.0241)。结论1.简单规则能够简单快速的诊断附件区肿块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帮助超声医师提高对附件区肿块的鉴别诊断效能,尤其是对低年资医师。2.但简单规则的使用需要医生对其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也要在运用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规律;IOTA对于卵巢肿瘤超声词汇、定义都需要进一步的遵循和推广。3.对于简单规则不能诊断的疾病,需要高级医师进行主观评价或者临床医师或病理医师共同会诊,一起得到针对超声声像图变化的合理的解释。

朱磊[4](2016)在《骶丛神经撕脱伤的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现代交通与工业的迅猛发展,各种高能量创伤导致的骨盆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等骨盆后环的不稳定损伤极易伴发骶神经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达56.8%[1]。骶丛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患者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同时可能出现膀胱及性功能不全。传统治疗手段为保守治疗或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及神经减压,但效果不佳,尤其是当骶丛神经出现根性撕脱伤时其治疗更加困难棘手,长久以来一直是骨科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虽然近年有少数手术方法修复骶丛损伤尝试[2-4],但最终仅取得下肢功能少部分恢复。课题组前期在猕猴的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切断腰6(即人类骶1)神经根的安全性[5]及健侧腰6神经根移位修复骶丛撕脱伤的有效性[6],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骶1神经根在人类下肢主要骨骼肌的神经支配情况,发现骶1神经根主要支配臀中肌、臀大肌、股二头肌、腓骨长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趾短伸肌,其对下肢主要骨骼肌的神经支配均可通过腰4,腰5,骶2和骶3神经根代偿,其神经支配所占比重最大为腓肠肌外侧头51.38%。我们最终通过临床、电生理等多种检测手段证实了健侧骶1神经根移位修复单侧骶丛撕脱伤对健侧肢体的安全性及对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性[7]。另外,课题组前期在对大鼠骶丛撕脱伤的研究中发现,脊髓前角神经元的死亡是影响修复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脊髓前角神经元死亡的机制,对于提高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率,改善骶丛撕脱损伤疗效有着关键作用。细胞死亡主要分为坏死和程序性的细胞死亡,而程序性细胞死亡又主要分为两种,I型为细胞凋亡,II型是自噬性细胞死亡,课题组前期实验已经证实骶丛神经撕脱后,脊髓前角神经元可发生明显凋亡,且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凋亡随时间上升程度远不及其存活率下降程度[8],分析此过程可能存在自噬等其他细胞死亡方式。我们通过在体实验首次明确大鼠骶丛撕脱伤后脊髓前角神经元发生自噬并证实外源性HMGB1是其发生的诱因,另外,体外实验发现重组HMGB1可以诱导脊髓原代神经元发生自噬,HMGB1主要通过ERK和JNK通路对神经元自噬起调控作用,神经元的自噬在氧糖剥夺模拟的损伤环境下对其存活起保护作用[9]。本研究结果对骶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这一病理生理过程提供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将有望提高骶丛撕脱伤后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率,最终改善骶丛损伤修复疗效。第一部分健侧骶1神经根移位修复单侧骶丛神经撕脱伤的临床研究研究目的:评估健侧骶1神经根作为动力源神经移位修复单侧骶丛神经撕脱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实验方法:本研究纳入两组患者,第一组包括15例骶骨骨折伴有单侧骶丛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前的体格检查、肌电图检查、磁共振及CT检查均证实患者健侧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正常,手术方法为腰4-骶4椎板减压及腰骶固定,同时对患者健侧的腰4-骶4神经根进行电刺激,记录下肢主要骨骼肌的动作电势,明确骶1神经根在下肢主要骨骼肌的神经支配情况。第二组包括6例单侧骶丛撕脱伤患者,手术方法为将健侧骶1神经根切断后与患侧臀下神经和坐骨神经股二头肌肌支吻合,同时取患侧的腓总神经做神经移植。实验结果:第一组结果显示骶1神经根主要参与臀中肌、臀大肌、股二头肌、腓骨长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趾短伸肌的神经支配,其对下肢主要骨骼肌的神经支配均可通过腰4,腰5,骶2和骶3神经根代偿,其神经支配所占比重最大为腓肠肌外侧头51.38%。第二组患者在术后均发现健侧足底的麻木及肌力的轻度下降,但这些症状逐渐消失,健侧肢体的神经电生理结果基本正常,但坐骨神经感觉诱发电位略降低,感觉定量检测可见患者在骶1神经根所支配的皮区上可见振动觉阈值明显升高,其余感觉未见明显差异。患侧髋外展肌力及膝关节屈曲肌力增加到Ⅲ级。结论:健侧骶1神经根移位修复单侧骶丛神经就临床评估和电生理检测结果来说是安全有效的。因此,骶1神经根是治疗单侧腰骶丛神经撕脱伤的合适动力源神经。第二部分大鼠骶丛神经撕脱伤后脊髓前角神经元自噬表达及机制研究研究目的:1、研究大鼠单侧骶丛撕脱伤后患侧脊髓前角神经元的自噬表达规律及其与外源性HMGB1关系。2、研究外源性HMGB1诱导大鼠原代脊髓神经元发生自噬及机制。3、研究HMGB1诱导自噬在损伤环境下对大鼠原代脊髓神经元的生物学意义。实验方法:1、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00-220g),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首先建立单侧腰4-腰6骶丛撕脱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0小时,4小时,1天,3天,7天处死后取相应节段脊髓。分别观察以下指标:(1)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脊髓前角自噬小体等结构。(2)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及p62的表达情况。(3)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及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Neu N的表达情况。再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10只(体重200-220g),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A组:撕脱+对照Ig Y抗体组,B组:撕脱+HMGB1中和抗体组。A组首先在腹腔内注射对照Ig Y抗体(2μg/Kg),然后建立单侧腰4-腰6骶丛撕脱伤模型,B组首先在腹腔内注射HMGB1中和抗体(2μg/Kg),然后建立单侧腰4-腰6骶丛撕脱伤模型,均于损伤后1天处死取相应节段脊髓。分别观察以下指标:(1)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HMGB1表达情况。(2)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相应节段脊髓中HMGB1的表达情况。(3)透射电镜观察脊髓前角自噬小体等结构。(4)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及p62的表达情况。(5)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及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Neu N的表达情况。2、(1)取培养第7天的SD大鼠原代脊髓神经元细胞,加入重组HMGB1(1μg/ml),分别于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和48小时,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及p62的表达情况,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表达情况。(2)取培养第7天的SD大鼠原代脊髓神经元细胞,加入重组HMGB1(1μg/ml),分别于0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JNK,total-JNK,p-ERK,total-ERK,p-p38的表达情况。(3)取培养第7天的SD大鼠原代脊髓神经元细胞首先分别加入SB(10μM)、SP(20μM)和PD(20μM)处理1小时,然后加入重组HMGB1(1μg/ml)处理36小时,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表达情况。(4)取培养第7天的SD大鼠原代脊髓神经元细胞,A组:对照组,B组:HMGB1干预组,C组:氧糖剥夺干预组(1小时或4小时),D组:HMGB1+氧糖剥夺干预组(1小时或4小时),E组:HMGB1+氧糖剥夺(1小时或4小时)+氯喹干预组。cck-8活力测定检测神经元存活率。实验结果:1、单侧骶丛撕脱伤后患侧脊髓前角电镜下可见大量自噬小体,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均可见自噬相关蛋白高表达,撕脱伤后4小时和1天强度最高。A组血清及脊髓中HMGB1表达水平显着高于B组,电镜观察可见A组脊髓前角自噬小体数量大于B组,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均可见A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高于B组。2、重组HMGB1显着提高原代脊髓神经元细胞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处理后36h表达最高。重组HMGB1激活原代脊髓神经元细胞ERK、JNK和p38 MAPK,ERK和JNK通路阻滞剂可降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HMGB1诱导的自噬在氧糖剥夺环境下提高细胞存活率,自噬阻滞剂氯喹预处理后显着降低细胞存活率。结论:单侧骶丛撕脱伤后患侧脊髓前角神经元发生自噬,撕脱伤后4小时和1天为表达最高。HMGB1中和抗体可显着降低骶丛撕脱伤后患侧脊髓前角神经元自噬表达。重组HMGB1可诱导原代脊髓神经元细胞的自噬表达,并通过ERK和JNK通路参与自噬调控。HMGB1诱导的自噬在损伤环境下对大鼠原代脊髓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谢夏[5](2015)在《阴式三维超声对不孕症患者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婚育年龄的延迟,环境的污染(特别是近年来愈发严重的雾霾)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等,不孕症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导致女性不孕的病因很多,由宫腔内病变导致的不孕症占女性不孕的6.9%。本研究皆在探讨阴式三维超声在不孕症患者几种宫腔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为宫腔内病变的诊断提供更好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5月2014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收治的189例患有宫腔内病变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阴式二维超声检查和阴式三维超声重建成像,并记录结果,再行宫腔镜检查,加宫腔粘连分解术、刮宫术或宫腔镜下赘生物摘除术。宫腔镜下诊断为宫腔粘连的病例,不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分析。其余宫腔镜下诊断为非宫腔粘连的病例取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利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宫腔镜检查诊断宫腔粘连18例,阴式二维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诊断结果符合率为38.89%,阴式三维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4.44%。后者诊断宫腔粘连的准确率显着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增生98例,阴式二维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70.41%,阴式三维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5.71%。后者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的准确率显着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45例,阴式二维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符合率为48.89%,阴式三维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8.89%。后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率显着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病理诊断粘膜下子宫肌瘤15例,阴式二维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6.67%,阴式三维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3.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病理诊断胚胎残留13例。阴式二维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2.31%,阴式三维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阴式三维超声对不孕患者宫腔粘连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阴式二维超声,可作为临床诊断宫腔粘连的重要方法。2、阴式三维超声对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阴式二维超声,是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息肉较为可靠的方法。3、阴式三维超声和阴式二维超声对不孕患者粘膜下子宫肌瘤和胚胎残留的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

刘敏[6](2014)在《卵巢粘液性囊腺瘤行腹腔镜及剖腹手术两种方式的治疗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于非巨大卵巢良性肿瘤行腹腔镜治疗已成为卵巢肿瘤手术的首选术式,但术中肿瘤易破裂,内容物溢出后导致化学性腹膜炎及腹腔肉芽肿形成,尤其是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囊瘤穿破后粘液溢出会在腹腔内播散种植形成腹膜假粘液瘤,从而限制了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中的应用。本研究对比采用不同手术途径对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患者行囊瘤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对比,以期比较腹腔镜手术与经典剖腹手术在治疗卵巢粘液性囊腺瘤时是否存在优势或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住院的122例卵巢粘液性囊腺瘤患者手术治疗病例及手术治疗后的随访情况,分析比较采用腹腔镜行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切除(腹腔镜组)35例及剖腹行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切除术(剖腹组)87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瘤体大小、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及癌变率等指标。结果:1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副损伤发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51.4±9.1min,术中出血量为30.1±10.2ml,剖腹手术组手术时间为60.1±9.5min,术中出血量45.8±15.6ml,差异有显着性(P<0.05)。35例腹腔镜手术均无中转开腹及术后大出血、脏器损伤、化学性腹膜炎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87例剖腹手术中2例出现术后发热并发症,其中1例为剖宫产术中行囊瘤切除术者。114例患者随访发现没有癌变者,14例复发(4例为腹腔镜组,10例为剖腹组),癌变率为0,总复发率12.3%,复发平均年龄34(20-39)岁,术后至复发的平均时间为31.2(6-55)个月,腹腔镜手术组复发率为11.4%,剖腹手术组复发率12.6%,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剖腹手术切除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后的复发率无显着差异,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剖腹手术组,并有显着差异,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粘液性囊腺瘤是安全有效地,值得临床临床推广应用。

白洁[7](2014)在《异位妊娠诊断与介入治疗的综合评价》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 EP)俗称宫外孕(Extrauterine pregnancy)。是指孕卵着床于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可发生于任何生育期年龄的妇女,是临床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目前EP的发生率约占妊娠总数的2%,但病死率约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10%左右。结合临床症状、超声及血β-HCG及其它影像学检查对绝大多数EP早期即可做出明确诊断,因此明确诊断的同时采取最好的治疗方案是目前临床上治疗EP的关键。分析82例E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的疗效,以探讨不同类型的EP的早期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恰当的介入治疗方法,寻求早期诊断和提高疗效的新途径。材料和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3年3月间,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和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8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病理、影像及介入治疗资料。年龄18-38岁,停经天数37-50天,其中输卵管妊娠52例,宫颈妊娠10例,子宫瘢痕切口妊娠20例。进行子宫动脉药物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和输卵管碘油造影术检查。临床症状主要是停经、腹痛和阴道流血,血β-HCG值明显升高。子宫动脉药物灌注及栓塞术,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再超选子宫动脉灌注药物及明胶海绵栓塞,直至子宫动脉主干远端栓塞造影呈“截断征”。结合影像资料根据胚囊所在的位分为输卵管妊娠(tubal pregnancy)、卵巢妊娠(ovarian pregnancy)、腹腔妊娠(abdominal pregnancy)、阔韧带妊娠(broad ligament pregnancy)、宫颈妊娠(cervical pregnancy)、子宫残角妊娠(pregnancy in rudimentary horn)及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剖腹产后所致的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pregnancy, CSP)等。其中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约占整个异位妊娠的95%。临床表现分析:收集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初始症状、初始症状的组间分布情况、生育史及生育方式。实验室资料研究分析: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2天或3天及二周内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1进行血值β-HCG检测,对不同时期的β-HCG值变化进行分析。影像学资料分析:影像分析采用双盲法。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一致的作为诊断结果,对有争议的结果再由第三位影像科医生观察、分析,结果与以前的相对照,一致的作为诊断和测量结果,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影像分析包括:①胚囊的位置;②胚囊的大小、有无胚芽及胎心搏动;③胚囊周围的情况;④盆腔内有无积液。治疗分析:治疗方法包括:①子宫动脉药物灌注及栓塞术治疗,②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并研究组间治疗方法以及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关系。介入术后疗效分析以及术前、术后血β-HCG的变化及术中出血量多少的评价。数据处理由SPSS13.0统计软件包完成。年龄、症状出现的天数、血β-HCG测定值及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平均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配对样本的t检验,组间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血β-HCG的术前、术后测定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以检验不同水平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数据的差别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大多数患者是以停经、不规则阴道出血和腹痛为初始症状的,而流产史和剖宫产史在异位妊娠中所占的比例也很高。流产史占85.4%,剖宫产史占43.9%。2.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对输卵管妊娠诊断.比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率明显提高。3.52例输卵管妊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A组),一组行介入手术治疗(B组)。两组患者年龄、停经时间、治疗前血β-HCG值及异位妊娠包块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常见并发症并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术后输卵管再通率有明显差异,介入手术治疗后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输卵管再通率明显提高。4.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本组20例中,所有病例均在7周前确诊,年龄主要集中在25-35岁之间的最佳生育年龄阶段,本组占18例,占80%。5.10例不同部位异位妊娠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后2-3天血β-HCG值较术前明显下降。6.7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后择期清宫出血量明显减少。7.对于子宫切口妊娠和宫颈妊娠,介入治疗比腹腔镜治疗条件范围更广,术中出血量少,且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的生理结构。

罗勇,张克勤,李波军,张勇,张超,徐光辉,刘扬,李彦锋[8](2013)在《睾丸横过异位畸形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结合1例睾丸横过异位患者的诊治过程,复习有关文献探讨其病因学、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本院收治1例青年男性患者存在左侧睾丸横过异位伴同侧精索鞘膜积液,右侧腹股沟斜疝,右侧附睾囊肿,手术证实右侧腹股沟2根输精管和2根精索,右侧阴囊内2个睾丸。将异位的左侧睾丸通过阴囊纵隔复位固定于对侧阴囊肉膜下,并行左侧精索鞘膜大部切除,右侧腹股沟疝修补术,右侧附睾囊肿切除术。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整体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术后诊断为:①左侧睾丸横过异位;②左侧精索鞘膜积液;③右侧腹股沟复发疝;④右侧附睾囊肿;⑤弱精症。术后患者病情恢复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复查见患者双侧睾丸位置良好,形态大小和血供正常。其他伴随异常均消失。结论睾丸横过异位作为一种罕见的生殖系发育畸形,常伴有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甚至苗勒氏管持续存在综合征等多种异常,宜及早采取手术治疗并同时纠正伴随病变。为避免伴随的胚胎发育残迹的远期癌变,术后需长期随访。

肖燕[9](2013)在《卵巢冠囊肿蒂扭转9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卵巢冠囊肿蒂扭转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高位结扎卵巢血管新术式治疗本病的疗效观察。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3年2月间解放军第202医院妇产科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卵巢冠囊肿的患者共213例,其中继发蒂扭转9例。回顾性分析此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手术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1)卵巢冠囊肿蒂扭转的发病率为4.2%(9/213),平均发病年龄为29.9±6.5岁,6例发生在右侧(66.7%),5例发病与活动因素有关(55.6%),4例合并妊娠(44.4%)。(2)9例患者均为患侧下腹痛,7例伴恶心或呕吐,2例伴下肢放射痛,1例伴腹胀,1例伴发热及肛门坠胀感。5例触诊患侧下腹部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4例压痛明显并伴有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行妇科内诊检查(含肛查),8例可扪及患侧附件区包块,质软/中、张力较大、活动受限,5例按之压痛明显。(3)4例合并妊娠者行腹部超声检查,另5例行阴道及腹部超声检查。均提示患侧附件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包块,张力较大。4例妊娠者未探及同侧卵巢;2例探及受压卵巢组织,与囊肿分界不清;3例探及患侧游离的卵巢组织回声。(4)结合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6例诊断为卵巢肿瘤蒂扭转,3例诊断为卵巢冠囊肿蒂扭转,与手术及病理符合率为33.3%。(5)术中见5例卵巢与卵巢冠囊肿同时扭转,囊肿直径为11.8±3.1㎝,其中3例合并妊娠;1例见输卵管和卵巢坏死行患侧附件切除术,3例行卵巢静脉结扎+囊肿切除术,1例行卵巢动静脉结扎+囊肿切除术。另4例囊肿直径为6.3±2.6㎝,其中3例单纯卵巢冠囊肿扭转,行囊肿切除术;1例卵巢冠囊肿与输卵管一并扭转,见输卵管坏死行囊肿+输卵管切除术。(6)8例保留卵巢患者术后1周内患侧卵巢血流均较健侧减少,3个月内都可恢复至健侧水平:3例单纯切除囊肿者和3例结扎卵巢静脉者于术后2周恢复,1例切除输卵管和囊肿者于术后1个月恢复,1例结扎卵巢动静脉者于术后3个月恢复。(7)合并妊娠患者中,3例足月产,1例早产,新生儿存活。另5例患者术后36个月超声检测正常排卵。结论:(1)卵巢冠囊肿蒂扭转临床发病率低,好发于29.9±6.5岁育龄女性,右侧多见,高危因素包括妊娠和活动等。(2)本病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特异性低,易与卵巢肿瘤蒂扭转混淆,术前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相符率低。合并妊娠或卵巢冠囊肿巨大者增加术前诊断难度。(3)卵巢冠囊肿蒂扭转包括单纯卵巢冠囊肿扭转、输卵管一并扭转或卵巢一并扭转等多种形式。卵巢冠囊肿较大,直径12㎝左右者易致卵巢一并扭转。不同扭转形式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4)结扎卵巢血管后复位切除囊肿治疗本病可预防卵巢静脉血栓脱落,适用于卵巢冠囊肿与卵巢同时发生扭转的患者,随访结果证明该术式安全、有效。单纯结扎卵巢静脉患侧卵巢血运恢复快于卵巢动静脉一并结扎患者,应优先采用。

彭瑜[10](2012)在《经阴道声学造影在诊断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背景资料和研究目的]不孕症(infertility)指正常性生活1年、未采取避孕措施未妊娠者。其中从未妊娠者称原发不孕,有过妊娠而后不孕者称继发不孕。据统计,我国育龄妇女中,大约有10%—15%的人患不孕症。其中,属女方因素的占40—55%,男方因素的占25—30%,男女双方的占20—30%,不明原因的占10%。而女方因素中有输卵管因素、子宫因素、内分泌因素、及外阴和阴道因素四大类,输卵管疾病是女性不孕症中最常见的病因,占不孕妇女中的25%—35%,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因此准确诊断输卵管通畅性对不孕患者意义重大。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方法有:输卵管通气术、通液术、输卵管碘油造影术(Hysterosalpinggegraphy HSG)、腹腔镜手术检查(laparoscopic surgery LPS)、宫腔镜插管通液术、输卵管镜、宫腔声学造影(sonohysterography SHG)。输卵管通液、通气术属于盲操作,准确性较差,而且此类检查只能针对输卵管通畅性检查,对于宫腔内病变无明显诊断意义,仅为输卵管通畅性的一种初筛。HSG:虽然HSG具有简单、迅速、费用低及诊断较为明确等优点,能了解输卵管的阻塞部位及管腔情况,但是假阳性率较高,主要因为输卵管痉挛、双侧宫腔压力不均等因素引起。LPS:此项手术准确性高、直观,诊断输卵管性不孕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目前属于金标准,但由于是一种有创检查,而且设备要求高,费用较昂贵,在基层医院尚未广泛开展。子宫因素占不孕原因的10%,宫颈和宫颈粘液形态直接影响精子上游进入宫腔;宫体具有储存和输送精子、孕卵着床或孕育胎儿的功能,若患者罹患子宫内膜息肉或者粘膜下肌瘤可影响受精卵着床,也可以引起流产,因此宫颈与子宫在生殖功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SHG是通过宫腔内灌注造影剂,增强组织间声阻抗差和膨胀宫腔,而达到在超声下显影和诊断的方法。宫腔声学造影不仅能较准确的检查输卵管通畅性,同时输卵管造影剂通入宫腔,使原先闭合的子宫腔轻微膨胀,便于观察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同时收到分离粘连、治疗炎症等作用。宫腔声学造影剂和声学成像技术是决定SHG效果的关键两点因素。随着声学仪器和设备的日新月异,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宫腔声学造影领域有了新的发展,超声造影技术从腹部B超到经阴道B超,从普通黑白B超发展到彩超。临床上使用过的超声造影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负性造影剂,在B超下不显影,主要有两种: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此类具有造影剂价格低廉、无副作用,对宫内病变显示效果无干扰的优点。二类是正性造影剂,呈显影强回声,如双氧水、二氧化碳发泡剂、超声晶氧、手振微泡、声振微泡、声微显、全氟显、Echovist及Levovist等。声学中使用的的正性造影剂有三代产品,第一代产品以Levovisr(利声显)为代表;第二代所含分子为大分子的惰性气体,以SonoVue(声诺显)为代表;第三代造影剂正在研制当中。本课题在超声造影剂选用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混合液体为造影剂,超声成像技术方面选取经阴道声学造影(Transvagina sonohysterography TSSG),结合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向子宫腔内推注混合液体,通过体外加压的方式,模拟血流动力学状态,当造影剂沿子宫腔、输卵管向腹腔内移动时,彩色多普勒超声上显示为向一个方向移动的彩色信号,用其判断输卵管通畅与否。TSSG避免了经腹部操作时,需充盈膀胱给宫颈暴露和宫腔内注液带来的困难,阴道探头具有较高的频率,且距被查部位较近,所获图像质量更高。本研究以LPS为金标准,计算TSSG在检查输卵管通畅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分别计算TSSG与LPS、TSSG与HSG是否有好的一致性,评价TSSG在诊断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于我院142不孕患者经过系列不孕症常规检查,例如生殖道畸形、排卵障碍、内分泌疾病等的筛查,行彩色超声多普勒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检查输卵管通畅性。142例患者共计280条输卵管(其中4例因异位妊娠切除一侧输卵管)。原发不孕70例(49.20%),继发不孕72例,占(50.70%),患者年龄为28.86±4.51岁(X±SD下同),不孕年限2.34±1.80年,妊娠次数0.88±1.18次,产次0.25±0.46次,对全部患者进行经阴道B超彩色多普勒下子宫输卵管通液术,其中25例患者(其中一例异位妊娠切除一侧输卵管)行LPS,共计49条输卵管。2.TSSG手术方法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常规消毒,铺中后消毒宫颈,子宫输卵管通液管插入宫颈,向球囊注入2-3ml液体,防止造影剂外溢。取生理盐水50-150ml+利多卡因5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5mg,以每秒1.5-2ml的速度向通液管推注,感受推注阻力大小,阴道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观察有无液体通过及多普勒信号,盆腔是否出现和推注液体量相应的液体量,以及膨宫下观察是否有宫内病变。3.HSG手术方法造影前需做碘过敏试验,阴性者在月经干净后3—7d进行。造影时常规消毒铺中,插入双腔管,超过宫颈内口,注入3ml左右空气形成气囊,将导管固定,照盆腔平片,然后缓慢注入40%碘化油约6—10ml,在X线电视透视下仔细观察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充盈情况,当充盈良好时立即摄片,包括正位、左后斜及右后斜三个位置,24h后拍摄盆腔平片,观察碘油在盆腔的弥散情况。4.LPS手术方法4.1探查盆腔,若见盆腔粘连、附件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等盆腔病变者分别予以分离粘连、剔除囊肿或肌瘤及电凝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等相应处理。根据输卵管通畅程度决定手术方案,恢复输卵管正常走行及与围组织之间解剖关系,充分暴露正常输卵管伞部结构。术后再次推注美蓝确定输卵管通畅程度,置入低分子右旋糖酐、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糜蛋白酶防粘连。4.2LPS判断标准:注射美蓝液20mL时通畅无阻力,腹腔镜下可见美蓝液白输卵管伞部流出为输卵管通畅(+);注射美蓝液时有一定的阻力,加大压力推注20-50mL后,输卵管轻度膨胀,蓝染,伞部有少量美蓝液缓缓流出为通而不畅(±);注射美蓝液时阻力大,有反流现象,输卵管伞部未见蓝色液体流出,其梗阻部位近端扩张、蓝染为梗阻(-)。5术后处理宫腔声学造影术和X碘油造影后常规用抗生素2天预防感染,14天禁止同房和阴道冲洗。[结果]1.142例患者顺利插管行TSSG检查,其中诊断通畅为137条,占48.92%,堵塞的65例,占23.21%(其中可见明显积液5例,占1.78%),通而不畅78例,占27.85%。25例患者完成宫腹腔镜探查无并发症。2.142例行TSSG患者中25例行LPS患者,共计49条输卵管(其中1例因异位妊娠切除一侧输卵管,归为堵塞),TSSG诊断通而不畅20例,LPS证实通畅为3例,余相符;TSSG诊断梗阻16例,LPS除2例通而不畅,1例为通畅,余全部相符,TSSG诊断14例通畅,LPS全部相符,总符合率为88.0%。3.142例行TSSG患者中25例行LPS的患者中,TSSG组诊断为一侧通畅,一侧通而不畅1例,全相符;TSSG一侧通畅,一侧堵塞3例,其中1例LPS诊断为一侧通而不畅,一侧通畅,余相符;TSSG诊断为一侧通而不畅,侧堵塞者7例,其中1例LPS诊断为一侧通而不畅,一侧通畅,余相符;TSSG组双侧通畅者5例,全部相符;TSSG组双侧堵塞3例,有1例LPS诊断为一侧通而不畅,一侧通畅,余相符;双侧通而不畅者6例,其中3例LPS诊断为侧通而不畅,一侧堵塞,余相符;总符合率,76.0%。经KAPP检验,Kappa=0.709, P<0.05,可认为TSSG与LPS诊断输卵管通畅性两种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见表4-2)4.142例行TSSG患者中32例行TSSG的患者,共计64条输卵管,全部行HSG, TSSG诊断17例通畅,HSG中1例诊断为通而不畅,1例为堵塞,余全部相符,TSSG诊断通而不畅25例,HSG证实通畅为3例,1例为堵塞,余相符;TSSG诊断梗阻22例,HSG除4例通而不畅,1例为通畅,余全部相符,总符合率为82.8%。(见表4-3)5.142例行TSSG患者中32例TSSG后行HSG的患者中,TSSG诊断为一侧通畅,一侧通而不畅6例,HSG诊断有2例为双侧通畅,余相符;TSSG一侧通畅,一侧堵塞5例,其中1例HSG诊断为一侧通而下畅,一侧通畅,余相符;TSSG诊断为一侧通而不畅,一侧堵塞者7例,其中1例HSG诊断为双侧通而不畅,余相符;TSSG组双侧通畅者3例,有1例HSG诊断为一侧通而不畅,一侧通畅,余相符;TSSG组双侧堵塞5例,有1例HSG诊断为一侧通而不畅,一侧堵塞,余相符;双侧通而不畅者6例,其中1例HSG诊断为一侧通而不畅,一侧通畅,余相符,总符合率,78.1%。经KAPP检验,Kappa=0.695,P<0.05,可认为TSSG与HSG诊断输卵管通畅性两种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见表4-4)[讨论]TSSG的出现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对临床诊断不孕患者的通畅性提供了一项新的选择,本方法采用混合液体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混合液体能够治疗输卵管轻微粘连,结合CDFI能更直观的观察混合液体通过输卵管的信号。本研究通过前瞻性试验,对25例不孕患者先后进行了TSSG和LPS,经KAPP检验,Kappa=0.709, P<0.05,可认为TSSG与LPS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输卵管通畅性有较好的一致性。以LPS作为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金标准,TSSG诊断输卵管通畅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100%、100%、88.9%。对32例不孕患者分别进行了TSSG和HSG,经KAPP检验,Kappa=0.695, P<0.05,可认为TSSG与HSG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输卵管通畅性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和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证实TSSG诊断输卵管通畅性有较高的应用价值。LPS可以在直视下观察子宫腔,有准确、直观的优点,是目前临床公认的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金标准之一。HSG是在X光监视下将碘油注入宫腔,观察子宫和输卵管的显影情况,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方法,可了解输卵管是否通畅及其形态、阻塞部位。通过TSSG检查结果与腹腔镜检查结果对比证实,TSSG诊断输卵管准确性与LPS、HSG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本研究所用的材料简单、操作安全、易于掌握、费用低,在检查输卵管通畅性的同时,排除不孕的子宫占位性病变因素,具备腹腔镜和碘油造影不具有的优势。上述优势使得TSSG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可以作为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一线检查的一种选择。

二、超声漏诊膀胱胚胎残体囊肿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漏诊膀胱胚胎残体囊肿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2)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肿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肿瘤的回顾性分析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年龄分布情况
        3.2 临床表现
        3.3 并发症
        3.4 病理类型
        3.5 卵巢肿瘤组织类型与月经初潮的关系
        3.6 辅助检查
        3.6.1 血清肿瘤标志物
        3.6.2 影像学检查
        3.7 卵巢肿瘤大小与肿瘤性质关系
        3.8 手术治疗
        3.8.1 卵巢良性肿瘤
        3.8.2 卵巢交界性肿瘤
        3.8.3 卵巢恶性肿瘤
    第4章 讨论
        4.1 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肿瘤的发病情况
        4.2 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
        4.3 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肿瘤的病理特点
        4.4 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肿瘤的辅助检查
        4.4.1 肿瘤标志物
        4.4.2 B型超声、CT、MRI
        4.5 卵巢肿瘤大小与肿瘤性质关系
        4.6 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肿瘤的治疗
        4.6.1 卵巢良性肿瘤
        4.6.2 卵巢交界性肿瘤
        4.6.3 卵巢恶性肿瘤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第二部分 卵巢瘤样病变的诊断与分析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卵巢瘤样病变的发病情况
        3.2 临床表现
        3.3 血清肿瘤标志物
        3.4 影像学检查
        3.4.1 B型超声
        3.4.2 CT检查
    第4章 讨论
        4.1 卵巢瘤样病变发病特点
        4.2 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价值
        4.3 超声声像特征与卵巢肿块病理类型的关系
        4.4 肿瘤大小与卵巢肿块病理类型的关系
        4.5 卵巢肿块的CT诊断
        4.6 CT与MRI的比较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3)简单规则鉴别附件区良恶性包块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
    3 方法
        3.1 图像采集
        3.2 诊断方法
    4 诊断标准
    5 统计分析
结果
    1 良恶性包块患者年龄的比较
    2 良恶性包块大小的比较
    3 超声特征
    4 病理结果
    5 诊断结果
        5.1 简单规则诊断结果
        5.2 高年资医师诊断结果
        5.3 三个系列诊断结果的比较
讨论
    1 简单规则鉴别附件区良恶性包块的临床价值
    2 简单规则不确定原因的分析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表
综述 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骶丛神经撕脱伤的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健侧骶1神经根移位修复单侧骶丛撕脱伤的临床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大鼠骶丛撕脱伤后脊髓前角神经元自噬表达及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5)阴式三维超声对不孕症患者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女性不孕症的主要病因
        2.1.1 卵巢的因素
        2.1.2 输卵管的因素
        2.1.3 子宫因素
        2.1.4 盆腔的环境因素
        2.1.5 不明原因的不孕症
    2.2 阴式三维超声
    2.3 阴式三维超声在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2.3.1 阴式三维超声在子宫畸形中的应用
        2.3.2 阴式三维超声在宫腔粘连中的应用
        2.3.3 阴式三维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中的应用
    2.4 阴式三维超声在不孕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仪器与方法
        3.2.1 阴式超声检查
        3.2.2 宫腔镜检查
    3.3 宫腔粘连的分度标准
    3.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4.2 几种宫腔内病变的阴式三维超声声像学特征
        4.2.1 正常子宫内膜的阴式三维超声声像学特征
        4.2.2 宫腔粘连的阴式三维超声声像学特征
        4.2.3 子宫内膜增生的阴式三维超声声像学特征
        4.2.4 子宫内膜息肉的阴式三维超声声像学特征
        4.2.5 粘膜下肌瘤的阴式三维超声声像学特征
        4.2.6 胚胎残留的阴式三维超声声像学特征
    4.3 阴式三维超声对宫腔内病变的检查结果分析
        4.3.1 宫腔粘连患者的两种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4.3.2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两种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4.3.3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两种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4.3.4 粘膜下肌瘤患者的两种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4.3.5 胚胎残留患者的两种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宫腔内病变对不孕症的影响
    5.2 临床上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几种常规检查方法
    5.3 阴式三维超声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
    5.4 阴式三维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增生中的应用
    5.5 阴式三维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
    5.6 阴式三维超声在诊断粘膜下肌瘤中的应用
    5.7 阴式三维超声在诊断胚胎残留中的应用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卵巢粘液性囊腺瘤行腹腔镜及剖腹手术两种方式的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异位妊娠诊断与介入治疗的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异位妊娠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睾丸横过异位畸形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2.1 定义和病因
    2.2 临床表现
    2.3 临床诊断
    2.4 治疗

(9)卵巢冠囊肿蒂扭转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诊断及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及随访内容
    四、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经阴道声学造影在诊断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
    2.1 病例资料
    2.2 仪器选用
第三章 方法
    3.1 术前准备
    3.2 手术方法与步骤
    3.3 142例TSSG中25例患者行LPS
    3.5 统计学方法
第四章 结果
第五章 讨论
    5.1
    5.2 TSSG与HSG的对比
    5.3 采用TSSG结合CDFI方法的讨论
    5.4 所采用造影剂的优缺点
    5.5 TSSG对输卵管积水的研究体会
    5.6 TSSG的治疗作用
    5.7 TSSG中双腔球囊导管的放置
    5.8 TSSG在宫腔粘连中的诊断
    5.9 TSSG并发症防治
    5.10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
    5.11 TSSG术中注意事项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统计学审稿证明

四、超声漏诊膀胱胚胎残体囊肿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临床诊治分析[D]. 彭萌萌. 郑州大学, 2019(08)
  • [2]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肿瘤的临床分析[D]. 周蓓. 南昌大学, 2018(07)
  • [3]简单规则鉴别附件区良恶性包块的临床价值[D]. 杜晓颖. 青岛大学, 2017(02)
  • [4]骶丛神经撕脱伤的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D]. 朱磊. 第二军医大学, 2016(02)
  • [5]阴式三维超声对不孕症患者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D]. 谢夏. 吉林大学, 2015(09)
  • [6]卵巢粘液性囊腺瘤行腹腔镜及剖腹手术两种方式的治疗分析[D]. 刘敏. 山东大学, 2014(04)
  • [7]异位妊娠诊断与介入治疗的综合评价[D]. 白洁. 郑州大学, 2014(04)
  • [8]睾丸横过异位畸形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罗勇,张克勤,李波军,张勇,张超,徐光辉,刘扬,李彦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22)
  • [9]卵巢冠囊肿蒂扭转9例临床分析[D]. 肖燕. 大连医科大学, 2013(05)
  • [10]经阴道声学造影在诊断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D]. 彭瑜.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膀胱胚胎残余囊肿超声漏诊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