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取暖是否划算?——相变储能电加热器热经济性分析

用电取暖是否划算?——相变储能电加热器热经济性分析

一、用电取暖合算吗?——相变蓄能电取暖器热经济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子娴[1](2021)在《村镇电热直接转换供暖适宜性评价指标及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对地理位置偏僻、集中供热难以普及的农村地区实行分散式电热直接转换供暖,是实现农村清洁采暖、减缓煤炭资源消耗、促进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农村电热直接转换供暖应用效果不理想、成本过高、缺乏综合适宜性分析等问题,本文通过建立电热直接转换供暖适宜性评价体系,为村镇因地制宜地选择采暖方案、经济高效地使用清洁电采暖提供指导依据。为了获得农村地区采暖情况基本信息,本文从家庭基本信息、建筑基本情况、冬季采暖情况、居民采暖习惯、炊事照明及电器使用情况、电能使用情况六个方面对421个农村家庭进行问卷调研。在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2.0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部分“煤改电”试点省市经验,对具有一定规模的蓄热式/直接作用式电采暖改造村镇案例进行分析,初步确定电热直接转换供暖适宜性条件包括:集中供热难以实施、户年收入水平匹配采暖费用、间歇供暖、利于行为节能、有采暖优惠电价、有采暖补贴、有条件进行电网增容/户内线路改造、电能供应可靠、符合当地资源禀赋。为了总结出反映农村地区复杂采暖情况的实用性指标,对显着影响村镇电采暖应用的因素进行探究。因变量为包含电能作为主要采暖能源、辅助采暖能源和不使用电能采暖三个类别的村镇电采暖应用情况,自变量为来自问卷的31个因素。对相关性分析初步筛选出的0.05水平上显着的19个因素分别进行Multinomial Logistic、Ordinal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显着影响因素并构建村镇电采暖应用情况估计模型。得到与村镇电采暖应用情况显着相关的因素为:是否有老人、家庭年收入、住宅面积、采暖面积、居民行为节能习惯、采暖期人员室内停留时间、建筑热工分区、采暖季时长、采暖房间平均温度、采暖运行方式、是否实行采暖峰谷电价、是否存在供用电质量问题、煤(天然气、薪柴/秸秆)使用情况;以421个实际案例对比验证两模型的估计能力,两模型在因变量三个类别上的估计能力各有优势,总体估计正确率分别为83.1%、84.1%。结合适宜性条件、代表用户意愿的频数统计结果、回归分析结果及行业标准,从技术性、经济性、实用性、舒适性、环保性和安全性六个维度,共计29个指标,建立村镇电热直接转换供暖适宜性评价体系。通过Delphi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系数,以1-9评分法为指标各划分水平赋值,基于综合指数法进行综合适宜性(较好、中等、较差)评价。为了提升该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基于电采暖应用情况估计模型及建立的评价体系,开发具有电采暖应用情况估计、经济性计算、分项评价及综合评价功能的村镇电热直接转换供暖适宜性评价软件,应用该软件对5个村镇家庭进行电热直接转换供暖设备选型及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村镇电采暖适宜性的政策性建议。

李婷[2](2020)在《电暖器的热舒适性及热效率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幅员辽阔,严寒地区及夏热冬冷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90%;人口的密集,群体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的多元化,以及人们对室内舒适度要求的提高,传统供暖的弊端日益明显,其供暖期比较固定,供暖温度受限,管道极易老化等问题的出现,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取暖舒适性要求,因此电采暖这种有利于实现智能控制的采暖方式,是分户采暖、分时采暖的优选方案,尤其是在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当代社会,高碳能源低碳化以及高效清洁无害化逐渐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电采暖研究现状的前提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实验测试的研究方式,主要针对吉林省电采暖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对不同电采暖方式的技术研究。首先基于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软件AIRPAK 3.0,以一个小型办公室为研究对象,模拟研究了电暖器、电地板、柜式空调三种不同电采暖设备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在模拟结果中对不同平面温度场、速度场及PMV—PPD进行比较分析,并从经济学角度计算了三种电采暖系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初期投资及运行费用,研究结果表明空调供暖的费用要高于其他两种供暖方式,而且室内热舒适性较差;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供暖效果良好,但电地暖由于其施工方面及加工材料的特殊性使用成本偏高;相对于其他两种采暖方式而言,电暖器价格低廉方便可控,是冬季智能采暖的最佳选择。其次在标准测试小室内温度、环境等影响因子相同的情况下,依次对碳纤维石英管式电暖器、翅片式电暖器、热油汀式电暖器三种使用率较高的电加热器进行了热效率及温度场变化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翅片式电暖器从室内温度均衡性以及人体舒适度等角度来看都优胜于热油汀式电暖器与碳纤维石英管式电暖器,有着很大的推广价值。

南倩[3](2018)在《陕西地区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陕南地区按照我国热工区域划分属于“夏热冬冷”地区,是不集中供暖区。但该地区冬季阴冷潮湿,室内久坐则会感到寒冷入骨,影响正常生活。因此该地区冬季供暖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对陕南地区现有供暖方式的调研,响应国家“煤改电”供暖政策,本文提出采用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解决陕南地区冬季供暖问题。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供暖方式,将节能环保的热泵技术应用于供暖领域,有效地提高了供暖效率。该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控制房间温度和设备启停的特性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的节能性。本文首先通过EnergyPlus软件对汉中市某采用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建筑建立模拟模型,通过模拟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模拟系统良好的仿真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EnergyPlus软件对测试建筑建立了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自建燃气锅炉三种不同供暖系统,对比分析三种供暖方式室内热舒适性、系统综节能性,并采用费用年值经济评价指标计算分析三种供暖方式的经济性。综合考虑得出在陕南地区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要优于其他两种供暖方式。为解决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除霜期内运行效率降低这一问题,本文利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启停自由这一特点,提出了全天运行、仅白天运行、间歇性运行三种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时间方案,通过EnergyPlus模拟软件对三种系统运行时间方案进行仿真模拟,综合考虑室内舒适性、系统性能和系统能耗后得出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供暖系统的最佳运行方案为白天运行,夜间停机方案,即早8:00至晚19:00运行,其余时间停机。本文以陕南地区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选取80年代建筑围护结构基本做法和现行的两种围护结构做法,通过EnergyPlus软件对三种围护结构进行模拟,通过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建筑围护结构的优劣性会直接影响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冬季运行的效率。围护结构的的保温性能越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效率越高。

何志兴[4](2017)在《中低温工业烟气余热回收的相变储能换热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工业烟气余热资源丰富,回收利用烟气余热是实现生产中节能减排的重要一环。在工业用能中,能量品位较高的烟气余热利用较好,而较低的中低温烟气余热会直接排放掉,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本文以利用较低品位烟气余热的相变储热换热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相变储热换热器储热效率为研究目的,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储热装置换热管结构对于相变换热过程中换热系数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换热管结构对相变换热器中相变材料完全熔化时间的影响,筛选出强化传热效果最优的相变换热器中换热管结构。本课题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根据不同中低温相变材料的特点,筛选出了两种符合本课题研究内容的中低温相变材料。通过步冷这一实验方法,确定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过冷度、传热均匀性、相变材料相变的稳定性,认为三水醋酸钠适合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相变材料,该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57℃,相变潜热大,相变性能稳定,过冷度小。2、根据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先用ANSYS-Fluent建立了 12组不同换热管结构相变蓄热单元的传热模型,模拟出了不同相变单元的相变过程,计算得到了不同换热单元的熔化过程的液相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及出口烟气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显示,翅片管结构的相变换热器相变传热效率要远大于光管结构的相变换热器,且当翅片间距L=6mm,翅片高度H=4mm时的翅片管结构为最优的换热管结构。再根据研究的最优换热管结构,用ANSYS-Fluent建立了光管和翅片管整体相变换热装置的传热模型,结果显示,翅片管相变换热装置中相变材料完全熔化的时间比光管换热中相变材料完全熔化的时间减少20.8%,说明该结构具有明显提高相变储能效率的作用。3、为验证模拟仿真的结果正确性,设计并制作了 5管程的U型管型相变换热器,以三水醋酸钠为相变材料,并搭建了测量相变换热器传热过程中的相关测点温度及流量实验平台。对比实验和仿真的结果表明,实验与仿真中相变材料的完全熔化的时间分别为780min和755min,相差25min,误差为3.3%,说明仿真结果正确。

黄邦[5](2015)在《相变储能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利用储能技术把富余的,不连续的能量储存起来,实现能量利用的时间和空间转移,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考察了相变换热器的传热及储能特性,对换热器的蓄能过程及相变材料的相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变蓄能换热器蓄热量的经验公式。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遴选几种适合本课题温度需求的储能材料,通过加热和步冷的实验方法,确定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过冷度、传热均匀性,认为相变蜡较适合做为本课题研究的相变材料,该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30℃,传热各向同性,热性能稳定,过冷度小于1℃。2、根据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利用gambit软件建立了相变蓄热单元的传热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出了相变单元的传热过程,计算得到了PCM(相变材料)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相界面位置、温度分布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结果显示,相变储热单元在液相率最大时传热效率和相变储能效率最高,此时PCM所发生的相变范围为最佳储热范围,该蓄热单元最佳储热范围的内径约为16.6mm,即PCM相变范围为2.3mm。3、利用相变蜡作为储能材料制作出一种同心套管式相变储能换热器,对换熟器在通过热空气时的相变传热及储能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证明,储能换热器在本实验条件下的较适宜流量为0.00047m3.s,且受热源温度的影响较大,在55℃时的储热量最大,在忽略热量损失情况下的储能效率达22%左右,85min时最大储热量为25.821KJ,并拟合出该换热器的最大储热量与通入气体和相变蓄热介质的温差及气体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f=808.6x+6.9y(x<40)。得出该换热器中相交材料的较佳填充范围为2mm~5mm,列管布置的间距为4 mm~10mm。

金生祥[6](2014)在《北京市的城市供暖方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供热市场还是以大型燃煤锅炉集中供暖为主,燃气和电供暖为辅。燃煤锅炉污染排放较大,而燃气锅炉尽管排放较低,但是由于受到气源相对不稳定,且价格较贵,使得其在短期之内很难大面积使用。为此,本文研究了最新的废气治理技术,采用先进烟气处理设备及技术改造措施,使得燃煤锅炉的烟气排放达到燃气锅炉的排放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从能耗特性、环保性能和经济性三方面,研究了对北京供暖具有典型参考意义的三种供暖方式,即坑口电站远距离输电采暖、大型燃气锅炉供暖,以及实现燃气排放标准的大型燃煤热电联产供暖。此外,由于CO2的排放也成为评价系统环境效应的标准之一,所以本文也计算了三种供暖方式的CO2排放量,供环保规划参考。计算和研究结果表明,就能耗而言,长距离输电供暖方式的能耗最高,大型燃气锅炉集中供暖方式的能耗最低,而燃煤热电联产集中供暖方式的能耗比燃气锅炉的稍高;就环保性而言,因为只考虑各种供暖对北京的环境影响,因此电取暖方式最为环保,燃气锅炉供暖方式也具有很好的环保性,而采用燃气化排放标准的燃煤热电联产供暖方式的污染物排放量略高于燃气锅炉供暖,但是仍然大大低于普通燃煤锅炉的污染物排放量,具有十分明显的环保效果;就CO2的排放量来说,电取暖导致的CO2的排放最高,燃气锅炉集中供暖方式的CO2排放量比燃煤热电联产集中供暖低,低了约45%;就供暖成本而言,选择燃煤热电联产供暖方式最为合适,而且燃煤锅炉的容量越大,其经济性就越好。论文研究成果为北京及全国城市供暖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梁明珊[7](2011)在《若干供暖空调方式的(火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供暖空调系统进行能量分析的方法一般有两种:能分析和火用分析。能分析的特点是不同质的能量在数量上的平衡,它只考虑能量“量”的利用程度,反映的是“量”的外部损失。而火用分析的特点是同质的能量在数量上的平衡,它同时考虑能量“质”的贬值和“量”的损失,反映的是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火用损失。传统的能分析为节约能量指明了一定的方向,比如余热回收、减少泄露、加强保温等措施以减少能量的外部损失。但是能分析无法揭示系统内部存在的能量的“质”的贬值和损耗,不能深刻揭示能量损耗的本质,因此进行一定的能分析是有必要的,但随着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了正确地指明节能的方向和途径,就需要在能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火用分析的工作。本文通过能分析方法与火用分析方法的对比,明确火用分析方法比能分析方法科学全面的原因,并通过介绍低火用理论,展示在空调采暖系统中运用低火用能源所能产生的巨大节能效益,同时就几项常见的低火用技术,提出其各自的优越性和限制条件。文中针对以电为能源的供暖方式,以武汉为例进行了能分析和火用分析,计算了一次能源效率和火用效率。结果表明,无论是一次能源效率还是火用效率,电取暖器和电锅炉方式只是热泵方式的1/3左右。虽然热泵方式的一次能源效率较高,且火用效率是电取暖器和电锅炉方式的3倍左右,但是其火用效率仍然很低,大体上都在20%左右。文中以某一空调工程为例,分析增大温差对系统各部分能耗的影响.提出空调系统火用平衡的分析方法,并计算常规空调系统(冷冻水供回水温7/12℃,冷却水供回水温37/32℃)和大温差空调系统(①冷冻水供回水温5/13℃,冷却水供回水温37/32℃;②冷冻水供回水温7/15℃,冷却水供回水温37/32℃;③冷冻水供回水温5/13℃,冷却水供回水温40/32℃)的火用效率和火用损失,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空调系统①方案的大温差空调系统火用损失增加了5%,火用效率降低了4.2%;②方案的大温差空调系统火用损失减少了7.4%,火用效率提高了7.0%;③方案的大温差空调系统火用损失减少了3.5%,火用效率提高了3.2%。

刘靖,刘石,王馨,张寅平,狄洪发[8](2007)在《一种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的研制及其热性能测试》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的研制。对该蓄热电暖器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暖器蓄热效率高,相变材料在相变阶段温度恒定且散热功率基本不变,热舒适性好;此种电暖器热性能与显热式蓄热电暖器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是一种理想的电采暖设备,可以实现对电网负荷削峰填谷、降低电采暖费用的目的。

刘靖[9](2004)在《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研制及热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是一种新型的电采暖设备,其在夜间电网用电负荷低谷期储存能量,以提供白天采暖。因此该蓄热电暖器可以实现电网用电负荷削峰填谷,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夜间廉价电采暖节省用户采暖费用。本文通过对相变材料热性能测试及分析,选用高温相变材料TH576为蓄热介质,它具有相变潜热大、导热性能好、原材料易得等优点。选择陶瓷容器及研制出陶瓷套管电加热器克服了TH576的腐蚀性难题。找到了合适的保温材料解决了高温下低导热系数且材料无味等问题,并制作出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样机。对实验室样机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并和市场上显热蓄热电暖器进行了热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样机蓄热效率高、充放热过程出现温度及散热功率平台及热性能稳定,散热肋片具有显着的强化散热作用,可调节散热面积风门具有良好的散热量调节性能。对用户测试了其实际采暖效果,结果显示在实际采暖中房间温度得以提高且波动小,可以完全满足利用夜间低谷电来提供白天采暖的需要。通过对其经济性的初步分析,表明该蓄热电暖器可以极大节省运行费用。论文共为七章。第一章简介了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的研究背景,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任务。第二章对高温相变材料的筛选及制备做了介绍,并就选择的高温相变材料TH576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及热稳定性做了测试,对其与金属容器的相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第三章为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结构设计、设计参数确定及样机制作。第四章介绍了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样机热性能实验研究,搭建了测试实验台,对两种型号的样机进行了热性能测试。第五章为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实际采暖效果测试,把研制的两台样机分别<WP=4>放置于两家用户,在采暖期依靠样机对房间采暖,测试了房间内温度及实际消耗电量,并对采暖效果做出了评价。第六章分析了在北京各种电采暖方式的采暖费用,并就目前几个大城市分时电价政策比较了蓄热电暖器与普通电暖器的运行费用。第七章为结论及展望,总结了本课题的结论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孙旋[10](2003)在《中常温相变蓄热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自上个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以来,相变贮能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世界发达国家迅速崛起并得到不断发展,其研究和应用涉及材料科学、太阳能、工程热物理、空调和采暖及工业废热利用等领域。 我国相变贮能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薄弱。已经出台的旨在利用“削峰填谷”缓解电网负荷峰谷差过大的峰谷电价分时计价制已使相变贮能成为研究和应用热点。本文在已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硬脂酸相变过程中热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相变蓄热式电暖器的设计与模拟是本文的重点。首先主要说明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贮能技术的概念与分类,国内外相变蓄热研究的进展与状况;其次对第二类边界条件下环形区域内硬脂酸融化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不同热流密度下径向温度分布曲线及固液相变界面随时间移动曲线,分析了加热棒加热功率对融化速率的影响。通过比较加入肋片前后的融化时间、界面移动速度,分析了肋片对于融化过程的强化作用。然后是硬脂酸凝固问题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换热流体进口温度、换热流体Re数大小对凝固过程的影响,绘制了凝固过程中热流密度变化曲线,比较了螺旋肋肋宽对强化传热效果的影响。最后从相变材料的选取到电暖器蓄热与传热的设计计算、电暖器自控电路的设计,以及电暖器的最终装配,都做了比较详尽的叙述。建立了电暖器流动与传热的简单数学模型,对电暖器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电暖器的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二、用电取暖合算吗?——相变蓄能电取暖器热经济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电取暖合算吗?——相变蓄能电取暖器热经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村镇电热直接转换供暖适宜性评价指标及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村镇电采暖应用现状
        1.3.2 国内外村镇用能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冬季村镇住宅采暖情况调研与统计分析
    2.1 冬季村镇住宅采暖情况调查
        2.1.1 冬季村镇住宅采暖情况调查问卷设计
        2.1.2 调查组织实施及问卷回收情况
    2.2 基本信息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2.2.1 农宅家庭基本情况
        2.2.2 农宅建筑基本情况
        2.2.3 农宅冬季采暖基本情况
        2.2.4 农宅居民采暖习惯基本情况
        2.2.5 农宅炊事、照明及电器基本情况
        2.2.6 农宅电能使用基本情况
    2.3 村镇电热直接转换供暖适宜性分析
        2.3.1 清洁采暖试点省市农村“煤改电”概况
        2.3.2 村镇电热直接转换供暖适用条件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村镇电采暖应用影响因素统计检验与分析
    3.1 影响因素研究的统计理论方法
        3.1.1 Logistic回归分析基础理论
        3.1.2 Logistic回归分析的模型检验理论
        3.1.3 自变量的筛选方法
    3.2 变量的选取
        3.2.1 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确定
        3.2.2 虚拟变量的设置
        3.2.3 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
    3.3 村镇电采暖应用情况的多项Logit回归分析
        3.3.1 多项Logit回归过程
        3.3.2 多项Logit回归模型检验
        3.3.3 多项Logit回归模型多重共线性检验
        3.3.4 多项Logit回归模型标定及拟合结果
    3.4 村镇电采暖应用情况的Ordinal回归分析
        3.4.1 Ordinal回归过程
        3.4.2 Ordinal回归模型检验
        3.4.3 Ordinal回归模型标定结果
        3.4.4 Ordinal回归模型多重共线性检验
        3.4.5 Ordinal回归模型拟合结果
    3.5 两种回归模型估计能力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村镇电热直接转换供暖适宜性指标及评价
    4.1 村镇电热直接转换供暖适宜性评价指标构成
        4.1.1 一级评价指标的确定
        4.1.2 二级评价指标的确定
    4.2 村镇电热直接转换供暖适宜性评价方法
        4.2.1 综合评价方法
        4.2.2 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初始权重系数
        4.2.3 基于熵权法修正初始权重系数
        4.2.4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评分计算
    4.3 村镇电热直接转换供暖适宜性评价过程
        4.3.1 确定各层次指标的综合判断矩阵
        4.3.2 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系数
        4.3.3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综合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村镇电热直接转换供暖适宜性评价体系应用
    5.1 评价软件的开发
    5.2 案例基本信息
    5.3 村镇电热直接转换供暖适宜性评价实证
        5.3.1 村镇家庭电采暖应用情况预测
        5.3.2 设备选型及经济性计算
        5.3.3 适宜性评价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冬季农村住宅采暖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附录3 村镇电热直接转换供热适宜性指标专家打分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2)电暖器的热舒适性及热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环境方面
        1.1.2 能源方面
    1.2 电采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热舒适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吉林省电采暖的发展情况
    2.1 电采暖的形式
    2.2 电采暖的推广政策
    2.3 吉林省政策实施情况
    2.4 电采暖的推广建议
第3章 室内热舒适性研究
    3.1 热舒适的定义
    3.2 热舒适评价标准
        3.2.1 ASHRAE55系列标准
        3.2.2 ISO7730系列标准
        3.2.3 中国标准
    3.3 热舒适的影响因素
        3.3.1 空气温度
        3.3.2 相对湿度
        3.3.3 空气流速
        3.3.4 平均辐射温度
        3.3.5 新陈代谢率
        3.3.6 衣着情况
        3.3.7 其他因素
    3.4 模拟软件简介
        3.4.1 CFD介绍
        3.4.2 Airpak介绍
    3.5 建立模型
        3.5.1 房间的物理模型
        3.5.2 房间的数学模型
        3.5.3 模型的网格划分情况
    3.6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6.1 温度场分析
        3.6.2 速度场分析
        3.6.3 PMV、PPD分析
    3.7 误差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采暖系统经济性分析
    4.1 项目概况
    4.2 房间热负荷计算
    4.3 初投资对比
        4.3.1 方案一:电散热器供暖系统
        4.3.2 方案二:发热电缆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4.3.3 方案三:空调供暖系统
    4.4 运行费用
    4.5 小结
第5章 不同类型电暖器的热效率研究
    5.1 电暖器的形式
    5.2 电暖器的热效率测试原理
    5.3 实验测试系统
    5.4 实验测试方法
    5.5 实验结果分析
        5.5.1 加热过程功率稳定性
        5.5.2 电暖器的热效率分析
        5.5.3 室内温度变化情况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陕西地区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陕南地区气候特点
        1.1.2 陕南地区居住建筑供暖现状研究
        1.1.3 陕南地区现有居住建筑供暖方式优劣性对比
        1.1.4 陕南地区居住建筑供暖系统末端选择
    1.2 空气源热泵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1.2.2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1.2.3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研究现状
    1.3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研究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2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2.1 空气源热泵机组
        2.1.1 空气源热泵工作原理
        2.1.2 空气源热泵系统热源
        2.1.3 空气源热泵系统型式
    2.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
        2.2.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2.2.2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优点
    2.3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2.3.1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原理
        2.3.2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现存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模拟模型建立
    3.1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数学模型
        3.1.1 空气源热泵数学模型
        3.1.2 地板辐射供暖模型
        3.1.3 建筑热负荷数学模型
    3.2 测试实验
        3.2.1 测试建筑概况
        3.2.2 测试方案
        3.2.3 测试结论分析
    3.3 模拟模型建立
        3.3.1 模拟软件介绍
        3.3.2 室外气象参数
        3.3.3 测试建筑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模拟模型建立
    3.4 模拟参数与实际测量数据对比
        3.4.1 模拟结果
        3.4.2 数据对比分析
    3.5 小结
4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性能研究
    4.1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室内舒适性研究
        4.1.1 室内热舒适评价指标
        4.1.2 模拟数据分析
    4.2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节能性研究
        4.2.1 供暖系统节能评价指标
        4.2.2 不同供暖系统能效对比
        4.2.3 不同供暖系统综合能耗对比
        4.2.4 不同供暖系统常规能源替代量、节能减排量对比
    4.3 空气源热泵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经济性研究
        4.3.1 经济性评价指标
        4.3.2 不同供暖系统经济性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性能优化研究
    5.1 陕南地区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冬季运行结霜问题分析
        5.1.1 汉中市气候条件分析
        5.1.2 汉中市空气源热泵冬季运行结霜期确定
    5.2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5.3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时间方案模拟结果分析
        5.3.1 室内热舒适比较
        5.3.2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三种运行时间方案机组性能比较
        5.3.3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三种运行时间方案机组能耗比较
        5.3.4 综合比较
    5.4 建筑围护结构对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性能影响分析
        5.4.1 围护结构方案
        5.4.2 三种围护结构方案模拟参数设置
        5.4.3 模拟结论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2 住区行为模式调查问卷
附录3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附录4 符号说明
附录5 标准大气压时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力P_s
致谢

(4)中低温工业烟气余热回收的相变储能换热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变储能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相变储能技术理论研究
        1.2.2 相变储能技术应用研究
    1.3 相变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技术
        1.3.1 相变材料强化传热技术
        1.3.2 相变储能装置强化传热技术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2 相变传热问题的研究方法
    2.1 相变传热理论
        2.1.1 相变储能的基本原理
        2.1.2 相变材料简介
    2.2 相变储能换热器的设计
    2.3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简介
    2.4 本章小结
3 相变材料的选择
    3.1 相变储能材料的选择原则
    3.2 相变材料的筛选
    3.3 相变材料选择实验
        3.3.1 实验目的和实验装置
        3.3.2 实验过程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相变储能换热器的数值模拟
    4.1 相变传热求解模型
        4.1.1 相变传热求解物理模型
        4.1.2 相变传热数学求解模型
        4.1.3 换热器边界条件设置
        4.1.4 数值求解方法及参数设置
    4.2 光管/翅片管相变传热数值模拟
    4.3 翅片管相变传热的数值模拟
        4.3.1 不同翅片高度仿真结果分析
        4.3.2 不同翅片间距仿真结果分析
        4.3.3 肋效率分析
    4.4 整体换热装置数值模拟
        4.4.1 模型建立
        4.4.2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相变储热换热器实验研究
    5.1 实验系统
        5.1.1 相变储能换热器
        5.1.2 实验加热和测量设备
    5.2 实验测点布置及实验过程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储热过程及传热特性分析
        5.3.2 实验与仿真偏差分析
    5.4 相变储热计算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5)相变储能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变储能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相变储能技术理论研究
        1.2.2 相变储能技术应用研究
    1.3 课题来源及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相变储能原理及相变传热问题的研究方法
    2.1 引言
    2.2 相变传热理论
        2.2.1 相变储能的基本原理
        2.2.2 相变潜热概述
        2.2.3 相变储能系统的基本要求
    2.3 相变材料概述
        2.3.1 相变材料简介
        2.3.2 PCM的成核与过冷现象
        2.3.3 相变材料的选择
        2.3.4 相变材料的储能特点
    2.4 相变储能换热器
    2.5 相变传热的数值求解方法及分析软件
        2.5.1 求解方法简介
        2.5.2 相变传热求解的数学模型
        2.5.3 Fluent分析软件简介
    2.6 论文的研究框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变蓄热材料
    3.1 引言
    3.2 相变蓄热材料的选择实验
        3.2.1 实验原理与实验目的
        3.2.2 实验装置
        3.2.3 实验内容
        3.2.4 实验过程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相变蓄热材料的选择
        3.3.2 相变蜡的步冷实验与传热分析
        3.3.3 相变蜡的熔解实验与传热分析
        3.3.4 相变蜡的可逆性及热稳定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相变储能换热器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相变储能数值求解模型
        4.2.1 相变传热物理模型
        4.2.2 相变传热数学模型
        4.2.3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设置
        4.2.4 数值求解方法及参数设置
    4.3 相变储热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4.3.1 吸热过程及传热特性分析
        4.3.2 放热过程及传热特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相变储能换热器传热及储能特性的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系统
        5.2.1 相变储能换热器
        5.2.2 温度测量系统
        5.2.3 通风设备
        5.2.4 风量测量设备
    5.3 实验方法及内容
        5.3.1 实验台搭建及测点布置
        5.3.2 实验过程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储能换热器的相变特性
        5.4.2 储能过程及传热特性分析
        5.4.3 相变储能特性分析及储能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北京市的城市供暖方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供暖方式简述
    1.3 国内外供暖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第2章 三种供暖方式基础技术分析
    2.1 长距离输电供暖
        2.1.1 户用电供暖形式简介
        2.1.2 长距离输电供暖形式
        2.1.3 长距离输电供暖方式分析说明
    2.2 大型燃气锅炉供暖
        2.2.1 燃气锅炉供暖形式简介
        2.2.2 大型燃气锅炉供暖形式
    2.3 大型燃煤热电联产集中供暖
        2.3.1 燃煤锅炉污染排放标准
        2.3.2 燃煤机组环保技术分析
        2.3.3 燃煤机组燃气化排放的环保技术选择
        2.3.4 大型燃煤热电联产供暖方式介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种供暖方式 3E 分析
    3.1 三种供暖方式的能耗分析
        3.1.1 能耗分析计算方法
        3.1.2 长距离输电供暖方式的能耗
        3.1.3 大型燃气锅炉供暖方式的能耗
        3.1.4 大型燃煤热电联产供暖方式的能耗
        3.1.5 三种供暖方式能耗的比较分析
    3.2 三种供暖方式的环保分析
        3.2.1 长距离输电供暖方式的污染物排放量
        3.2.2 大型燃气锅炉集中供暖方式的污染物排放量
        3.2.3 燃煤热电联产集中供暖方式的污染物排放量
        3.2.4 三种供暖方式的污染物排放量比较
    3.3 供暖方式的经济性分析
        3.3.1 供暖方式经济性研究现状及分析方法
        3.3.2 长距离输电供暖方式经济性分析
        3.3.3 大型燃气锅炉供暖方式经济性分析
        3.3.4 大型燃煤热电联产供暖方式经济性分析
        3.3.5 三种供暖方式的经济性比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总结及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若干供暖空调方式的(火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低火用理念及低火用技术
    2.1 评价能量价值的物理量-火用
    2.2 能量利用率
        2.2.1 能效率
        2.2.2 火用效率
    2.3 能分析与火用分析
    2.4 火用平衡方程式与火用损失
        2.4.1 孤立系统的火用平衡方程与火用损失
        2.4.2 封闭系统的火用平衡方程式和火用损失
        2.4.3 开口系统的火用平衡方程式和火用损失
    2.5 低火用理论
    2.6 低火用理论指导下的节能手段
        2.6.1 热泵技术
        2.6.2 以辐射为主的毛细管网栅换热技术
        2.6.3 蒸发制冷
        2.6.4 太阳能空调
        2.6.5 热电冷联产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火用分析法在以电为能源的供暖方式中的应用
    3.1 供暖形式的介绍
    3.2 电取暖器与家用热泵空调的对比分析
        3.2.1 一次能源效率的计算
        3.2.2 火用效率的计算
    3.3 电锅炉与热泵机组的对比分析
        3.3.1 一次能源效率的计算
        3.3.2 火用效率的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温差空调系统的火用分析
    4.1 大温差空调系统
    4.2 空调系统的火用分析
        4.2.1 空调系统热力学模型
        4.2.2 冷却水系统的火用分析
        4.2.3 冷冻水系统的火用分析
        4.2.4 空调末端的火用分析
        4.2.5 系统的火用分析
    4.3 工程实例的计算
        4.3.1 常规空调系统的火用分析
        4.3.2 大温差空调系统的火用分析
    4.4 常规空调系统与大温差空调系统计算结果分析
    4.5 空调系统的能耗与火用损失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一种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的研制及其热性能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的研制
    2.1 高温相变材料的选择
    2.2 其它关键问题的解决
    2.3 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的结构设计
3 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热性能测试
4 该相变蓄热电暖器与显热蓄热电暖器热性能比较
5 结 论

(9)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研制及热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第1章 引 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高温相变蓄热的研究
        1.2.2 蓄热电暖器的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高温相变材料选择、热性能及与容器相容性
    2.1 高温相变材料的选择
    2.2 高温相变材料制备及热性能分析
        2.2.1 高温相变材料的制备
        2.2.2 高温相变材料的热性能分析
        2.2.3 TH576与几种蓄热介质蓄热密度比较
    2.3 高温相变材料TH576与金属容器相容性研究
        2.3.1 金属容器材料选择
        2.3.2 高温相变材料TH576与金属容器相容性
    2.4 小结
第3章 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的设计与制作
    3.1 样机参数的确定
    3.2 样机制作
    3.3 小结
第4章 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热性能实验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台介绍
        4.2.2 实验过程
    4.3 蓄热效率及散热功率的计算方法
        4.3.1 蓄热效率计算
        4.3.2 散热功率计算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1 Ⅰ型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
        4.4.2 Ⅱ型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
    4.6 小结
第5章 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用户测试
    5.1 测试目的
    5.2 测试过程
        5.2.1 用户情况
        5.2.2 使用蓄热电暖器情况
        5.2.3 测试方法
    5.3 测试结果及分析
        5.3.1 华亭嘉园测试结果及分析
        5.3.2 安宁里南区测试结果及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经济性分析
    6.1 各种电采暖经济性分析
        6.1.1 基础计算数据
        6.1.2 初投资计算
        6.1.3 运行费用计算
        6.1.4 计算结果分析
    6.2 蓄热电暖器与普通电暖器经济性比较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今后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 两种蓄热电暖器热性能比较
致谢、声明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中常温相变蓄热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硬脂酸融化过程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2.1 融化实验的准备工作
        2.1.1 实验目的
        2.1.2 实验系统
    2.2 融化实验的实验过程
        2.2.1 实验台的搭建
        2.2.2 数据的采集
        2.2.3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2.3 融化实验结果分析
        2.3.1 不同加热功率下硬脂酸融化过程分析
        2.3.2 不同时刻径向温度分布
        2.3.3 热流密度对融化过程的影响
        2.3.4 相变材料管放置方式对融化过程的影响
        2.3.5 螺旋肋的强化效果分析
        2.3.5.1 肋宽对强化效果的影响
        2.3.5.2 肋片螺距对强化效果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硬脂酸凝固过程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3.1 凝固实验的准备工作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系统
    3.2 凝固实验的实验过程
        3.2.1 实验步骤
        3.2.2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3.3 凝固实验结果分析
        3.3.1 硬脂酸凝固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的分析
        3.3.2 冷却水进口温度对凝固过程的影响
        3.3.3 冷却水雷诺数大小对凝固过程的影响
        3.3.4 螺旋肋的强化效果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相变蓄热电暖器的设计装配与检验测试
    4.1 绪论
        4.1.1 相变蓄热产品研究的现状
        4.1.2 研制相变蓄热电暖器的意义
    4.2 相变蓄热电暖器的设计
        4.2.1 相变材料的选取
        4.2.2 相变材料的封装
        4.2.2.1 封装材料的选择
        4.2.2.2 相变材料的封装形式
        4.2.3 相变蓄热电暖器蓄热与传热的设计计算
        4.2.3.1 电暖器整体计算
        4.2.3.2 蓄热单元计算
        4.2.3.3 电暖器的结构设计
        4.2.4 电暖器自控电路的设计
    4.3 相变蓄热电暖器的装配
    4.4 相变蓄热电暖器的检验
    4.5 相变蓄热电暖器测试
    4.6 相变蓄热电暖器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
        4.6.1 数值模拟的思路
        4.6.2 计算过程简述
        4.6.3 模拟曲线与实测曲线的比较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用电取暖合算吗?——相变蓄能电取暖器热经济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村镇电热直接转换供暖适宜性评价指标及体系研究[D]. 杨子娴.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电暖器的热舒适性及热效率研究[D]. 李婷.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3]陕西地区居住建筑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应用研究[D]. 南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12)
  • [4]中低温工业烟气余热回收的相变储能换热器研究[D]. 何志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1)
  • [5]相变储能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 黄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02)
  • [6]北京市的城市供暖方式优化研究[D]. 金生祥. 清华大学, 2014(09)
  • [7]若干供暖空调方式的(火用)分析[D]. 梁明珊. 武汉科技大学, 2011(01)
  • [8]一种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的研制及其热性能测试[J]. 刘靖,刘石,王馨,张寅平,狄洪发. 建筑科学, 2007(04)
  • [9]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研制及热性能研究[D]. 刘靖. 清华大学, 2004(03)
  • [10]中常温相变蓄热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孙旋. 北京工业大学, 2003(03)

标签:;  ;  ;  ;  ;  

用电取暖是否划算?——相变储能电加热器热经济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