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锰合金、铝镁合金吊顶

铝锰合金、铝镁合金吊顶

一、铝锰合金、铝镁合金吊顶(论文文献综述)

杜京鸿[1](2021)在《基于防火阻燃要求的公装吊顶饰面材料分析》文中指出随着防火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内部装修材料提出了严格、高标准的要求,尤其对于公装的顶棚装修材料。为此,文章以公共建筑的吊顶饰面材料为代表进行建筑装修材料防火阻燃性能分析,首先梳理建筑装修材料防火阻燃性能的相关条文规定,其次分析满足防火阻燃要求的材料种类,最后以金属板(网)吊顶为例分析其在防火阻燃方面的应用。

江朝梅[2](2021)在《基于数字技术的可变空间多功能厅音质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各类交流活动的规格增加,活动类型日益丰富,人们对多功能厅的使用要求也逐渐提高。可变空间多功能厅能满足同时举行不同类型和规模活动的使用要求,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多功能厅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是在既有可变空间多功能厅相关研究中,多是以空间设计实践为主,以音质为导向的设计策略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可变空间多功能厅的音质分析,探索其形体设计和界面选材策略。首先通过国内7个不同城市的334个厅堂案例调研,分析总结既有可变空间多功能厅的形体设计和界面选材特性。并现场实测了典型案例的室内音质和活动隔断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分析总结此类厅堂容易存在的声学问题。然后基于Python平台,实现算法自动生成厅堂方案和音质参数计算值。并通过SPSS软件中的聚类分析,生成20个初始样本。综合前期形体特性,生成最终120个整体空间和560个子空间研究样本。再进一步使用室内音质模拟软件Odeon,模拟厅堂样本的室内音质,和使用建筑构件隔声性能模拟软件Insul计算135个活动隔断模型的空气声隔声性能,从而建立起形体、界面选材和音质参数数据库。并使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Matlab,进行多项参数的描述性统计、多因素方差、线性回归、曲面回归等分析,深度挖掘音质参数与形体、界面参数的关联性,建立多因素的有效预测模型。最后提出形体设计和界面选材策略,并将策略应用在实际工程案例中,验证其有效性。本文建立了可变空间多功能厅形体、界面选材和音质参数的数据库。探索了其音质参数与形体、界面参数的关联性,构建了有效预测模型,并提出了形体设计和界面选材策略。可为建筑师设计该类厅堂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为声学设计师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李磊[3](2019)在《CMF设计在集成吊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品使用过程中,其个性化体验和情感层次需求。CMF设计能使产品个性化、系列化,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特征和感性需求,为企业取得市场利益的最大化。为满足用户对集成吊顶CMF元素深层次、情感化需求,带给用户美好体验,指导设计师进行集成吊顶CMF设计,通过市场调研法归纳出集成吊顶与其他领域CMF设计的相通之处,并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出用户对集成吊顶CMF元素主观体验的过程和内容;通过感性工学和用户研究在集成吊顶CMF主观体验需求研究中的应用,得出用户对集成吊顶CMF元素感性微观的评价和宏观风格分组的数据,并依据得到的数据建立用户对集成吊顶CMF元素主观体验需求库。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走访不同城市、不同等级家居市场和家居家电设计展,以及不同平台的线上调研,得出汽车、手机及家电行业CMF设计应用现状;研究探讨集成吊顶行业内容及设计现状,得出汽车、手机及家电行业CMF设计应用对集成吊顶启发之处。(2)本文从用户对CMF元素的主观体验过程和内容出发,总结出用户在三个不同层次中对集成吊顶CMF所体验到不同的、多维的内容及影响用户主观体验的因素。(3)通过感性工学和用户研究在用户对集成吊顶CMF元素主观需求研究中的应用,分别得到用户微观的、不同体验层次和宏观上风格分类的评价。(4)根据感性工学和用户研究中卡片分类法在集成吊顶CMF元素中研究结果,建立集成吊顶CMF主观需求库,指导设计师进行CMF设计,以满足不同用户对集成吊顶CMF元素不同层次的需求。

白路恒[4](2019)在《公共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预测模型研究 ——以天津市办公建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公共建筑的碳排放在建筑行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十分繁琐,给碳排放的量化研究带来了巨大困难。本论文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6YFC0700200),旨在研究公共建筑碳排放的预测核算模型,简化碳排放的计算过程,以便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阶段对建筑碳排放量的掌握以及建筑设计的调整。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大量的参考文献,对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目标、范围和阶段划分进行了明确,对比分析了清单统计法和信息模型法两种碳排放计算方法,归纳总结出较为全面的建筑碳排放因子库,同时比较了不同的能耗数据收集方法,最终采用Designbuilder软件模拟的方式进行能耗的测算。本文从公共建筑的角度出发进行碳排放及预测核算模型的研究。按照建筑功能和建筑体量的分类,对公共建筑全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碳排放特点进行分析。之后以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分别从建筑气候分区、建筑的朝向、建筑形体因素、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四个方面探讨公共建筑碳排放的影响变量。最后从13种类型的公共建筑中选择高层办公建筑为碳排放预测模型的研究对象。本文收集并计算了天津地区的30栋高层办公建筑,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在40~90kg CO2/m2·year之间,其中建筑运行维护阶段占比最大,达到89.3%;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占比约为10%;建筑施工、拆除及回收部分的碳排放量较少,分别为1.78%、1.43%。随后本文结合碳排放的计算结果,采用相关性分析、散点图、共线性诊断等方法,进行变量的筛选,最终确定了12种建筑参数作为模型的自变量。之后采用支持向量回归的方法结合R语言构建了办公建筑碳排放预测模型,并搭建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软件”。本文通过较为全面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构件了办公建筑的碳排放预测模型,实现了在设计阶段对建筑碳排放的把控,为建筑设计师提供了低碳设计的辅助工具。

黄晓明[5](2019)在《M公司电器研发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M公司是一家民营中小型企业,主要从事厨卫吊顶电器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属于浴室吊顶取暖器细分行业的知名品牌,但近年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已是竞争白热化的浴室吊顶取暖器行业,更有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都纷纷跨界进入。与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同台竞技,M公司无论是企业综合实力还是品牌知名度都处于绝对劣势。面对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环境,M公司原有的项目研发模式已无法保证新产品及时上市抢占市场,这必将严重打击客户信心和制约市场需求。因此,M公司要对电器新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进行优化,采用先进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并结合自身多年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快速高效地提供满足用户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进一步提升M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对M公司电器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M公司的企业背景和电器产品研发流程。其次,分析了M公司电器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得出了电器产品研发项目的范围定义不清晰、活动顺序不合理、任务分解不详细、任务工时估算不准确、资源冲突、关键元器件供货不及时与品质不稳定对项目进度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再次,对M公司电器研发项目计划及进度优化方案进行设计,运用项目进度管理工具对电器研发项目活动进行分解、排列任务活动顺序、估算任务活动时间,分析资源冲突,设置缓冲区,编制基于关键链的项目进度计划;采用关键链缓冲区动态控制原理,将项目实际进度情况与项目进度计划进行比较,实时监控项目缓冲消耗比例,同时结合进度压缩技术,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保证项目进度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在对项目进行进度监控和优化的同时,也提出了电器研发项目进度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保障措施。然后,通过M公司X80集成吊顶电器系统研发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优化实例,应用关键链技术和进度压缩技术,预期有效地管理项目进度,并就此项目进度管理优化方案实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了本文的总结与展望。本论文通过电器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研究,预期使得该研发项目的进度管理情况得到显着改善,不仅使得研发项目进度处于可控范围,而且有效降低了项目风险,新产品及时上市将得到保证。此外,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M公司内其他类似新产品研发项目的进度管理也可起到借鉴作用。

张子奇[6](2019)在《基于BIM的装配式住宅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装配式住宅由于其具有建造效率高,环境污染小,建筑品质好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我国新建住宅中被极力推广。但是由于生产技术条件不成熟,相关领域研究不足等原因,装配式住宅的装修存在很多问题。现阶段装配式住宅装修依然沿用了传统的装修方式,将传统装修套用在装配式住宅上,这种装修方式浪费人力财力、污染大,未能发挥装配式住宅带来的优势。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BIM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提供了方法与支持,但是在装修方面仍然缺乏深入的研究与应用。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BIM的装配式住宅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研究,主要展开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通过对国内外装配式住宅、住宅装修情况和装配式装修的调研,发现国内装配式住宅与装修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缺乏针对装配式住宅装修的设计方法。2、通过问卷调研、现场调研等方式,寻找现阶段装配式住宅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消费者对于住宅的需求,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3、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装配式住宅装修的设计方法与设计原则,针对不同的系统和体系进行了设计方面的研究,为装配式住宅装修设计提供了依据与参考。4、对于装配式住宅装修的具体构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针对各个部品构件可能出现及已经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和解决方案,利用模数化、可变性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增加装配式装修的优越性,尽量减少现场加工和湿作业。5、利用BIM手段完成部品模块库的创建,并结合装配式住宅实际案例,为装配式住宅设计与建造提供依据。

孙晓飞[7](2018)在《熔体复合处理对ZL301和3003铝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铝及其合金可以提供综合的优良性能,例如轻质高强、耐腐蚀、易加工等。目前,根据铝合金的加工方法不同,主要分为铸造铝合金以及变形铝合金。对于铸造铝合金,轻质高强的铝镁合金逐渐成为发展热点,例如在汽车上的应用,在提高车身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其车重;对于变形铝合金,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保证满足结构材料的强度同时具有优良的可加工性,广泛应用于包装储存材料。虽然两类铝合金的应用已是非常广泛,但是相关研究却是各有不足,甚至部分理论相互冲突,现今的理论指导已经不能适应越来越高的生产需求。因此,本文分别以铸造铝镁合金ZL301(Al-10Mg)变形铝锰合金3003(Al-1.2Mn)为研究对象,通过细化强化技术探究提升两种合金性能的方法,达到现今工业生产对合金性能日渐增长的需求标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DSC分析,发现ZL301合金在800℃下熔体结构发生了变化,以此为依据确定ZL301合金的热速处理温度为800℃;同样对3003合金进行DSC分析发现,3003合金在920℃发生熔体结构变化,同理确定出3003合金的热速处理温度为920℃。ZL301和3003合金在热速处理后各自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达到最佳。(2)Nb能对ZL301合金以及3003合金起到强化作用,原因在于Al-Nb合金存在包晶反应,随着熔体温度下降到包晶反应温度,Al3Nb通过包晶反应诱导α-Al晶粒形核,从而细化晶粒,Nb与Al形成的Al3Nb比Al3Ti更加稳定,可以有效的避免钛中毒效应。添加Nb做细化剂的铝合金的最终晶粒尺寸不依赖于冷却速率,因此Nb细化剂相比于Ti细化剂可以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铸造工艺。对于ZL301合金,当Nb的加入量在0.05wt.%时,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硬度分别达到最大值172 MPa、121 MPa、77HB、4.1%,同时,晶粒尺寸从480μm减小到190μm。对于3003合金,在添加0.1 wt.%Nb之后晶粒尺寸和力学性能提升效果最佳,晶粒从180μm减小到100μm,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延伸率分别达到167 MPa、113 MPa、50 HB、22.4%。(3)新型Al-Nb-B细化剂能有效的细化ZL301合金以及3003合金,对冷却速率的敏感性比Al-Ti-B更低,新型Al-2Nb-2B中间合金所含的相为Al3Nb、NbB2和AlB2。Al3Nb相可用作包晶反应中α-Al的有效形核核心,提高Al的成核效率;Al-B共晶反应的反应产物AlB2以及NbB2作为α-Al的的异质形核核心,使晶粒细化。对于ZL301合金,细化剂的适宜加入量为3 wt.%,可以将合金晶粒尺寸细化到50μm,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延伸率分别达到208 MPa,163 MPa、82 HB、12.8%,与未加入Al-2Nb-2B细化剂的ZL301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47.5%、101.2%、30.2%、433.3%;对于3003合金,当加入Al-2Nb-2B细化剂的质量为3 wt.%时,晶粒尺寸细化到40μm,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延伸率分别达到182 MPa、139 MPa、58 HB、34.1%,与未添加细化剂时相比分别提高了50.4%,75.9%,81.3%,90.5%。(4)复合处理对于两种合金都能起到细化效果,而且比单独加入细化剂或者单独进行热速处理都有更好的效果,合金熔体在经过新型Al-Nb-B细化剂的细化后,热速处理前,将Al-Nb-B细化剂与合金料一同置于炉中熔化,并对热速处理时加入的冷料起到细化作用,在合金熔体进行热速处理后,高温熔体经过细化剂细化后的小尺寸原子团簇在快速降温时来不及长大,被保留至较低温度的熔体中发展成为大量的晶胚,从而促使晶核形成,晶粒细化。复合处理之后的ZL301合金,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延伸率分别达到268 MPa、211 MPa、97 HB、12.2%,相比未经任何处理的合金分别提升90.1%,160.5%,54.0%,408.3%;复合处理之后的3003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延伸率达到205 MPa,142 MPa,63 HB,35.0%,相比未经任何处理的3003合金分别提升69.4%,79.7%,96.9%,95.5%。

李硕昆[8](2018)在《工业化装配式装修若干技术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进入了向产业化转变时期,开发、设计、建造模式通过统筹组织的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品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目标进行着改革,建筑工业化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手段。目前的政策层面已经要求建筑工业化要贯穿建筑建造始终,这就涵盖了结构建造工业化和装饰装修工业化。结构建造工业化的实践几乎与共和国同龄,但装修工业化的研究和实践才刚刚起步。另外,我国的建筑装修市场庞大,旧建筑装修改造时的除旧施工作业耗时费力,影响业主的使用,也呼唤着全新的装修方法能够去除旧建筑装修改造中的顽疾。装饰装修工业化对集成化和模块化的建筑部品采用装配式工法快速施工,可以满足新旧建筑装修施工的大部分需求。本文进行装配式装修的研究,阐述了目前装配式装修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概况,对该技术的发展历程、核心概念以及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提炼出了装配式装修技术路线。因模块化部品主要由专业技术厂家进行研究和生产,如卫浴、厨房、家具部品等,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故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集成化部品,即和建筑围护结构密切相关的墙壁、地板、吊顶部品,行业中对此类研究鲜有涉及。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两部分展开,即调查和研究。先对既有材料部品和施工技术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发现既有材料和技术的优点和缺陷,为后续的改良研究提供了思维模式和素材。提出了目前装配式装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技术路径和指导思想,进而对相关材料和技术进行符合装配式需求的技术改造,使之满足更高集成化、模数化、标准化、装配化、系列化和通用化需求,得出相关材料的性能目标构想和对应这些目标的实施技术措施,最后设计出与材料配套的快速装配化施工工艺。本文最后总结了目前建筑装配式装修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装配式装修产业化道路上的障碍,并展望了促进产业升级的设想。

赵昱[9](2017)在《U型通透式铝吊顶结构的核心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认为U型通透式铝方通吊顶适用于高档场所,大型公共空间、豪华住宅及人流密集的公共场。论文通过对比同类施工技术与产品的优劣性特点,对U型通透式铝吊顶结构详细阐述,分析在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成品保护等关键点采取的相关措施,以期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钟楚翘[10](2017)在《“界”在室内空间中的解读》文中提出室内空间是人类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产物,人在室内空间占据着主导和主体作用,规划和支配着室内空间的全部。“界”是分隔空间的媒介,室内空间形态及功能的区域分隔不能离开“界”的存在,因此本文将室内空间之中的“界”作为研究的对象和重点,在理论与实例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界”的定义、表现形式、不同性质的室内空间环境中“界”的应用、“界”的材料应用与表达手法以及“界”对室内设计的影响进行研究。第一章节为绪论部分,主要概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在室内空间设计领域方面对人性化的关注;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界”的深入理解能够使得人们在室内空间环境中得到自我感知的最佳状态;研究意义最重要的方面是室内空间与人身心需求能够在“界”的设计之下更加和谐;介绍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节的主要内容是归纳关于“界”与“室内空间”的概念和名词解释,从基础理论开始全面阐述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结合室内空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室内空间的三维界面即顶面、地面、立面的内容和形式,简述全文主题的含义。第三章节根据对“界”的初步总结,结合环境心理学的知识联系,探讨了“界”在室内空间中对人的身心影响,并通过了解人体尺度来研究在公共空间和家居空间之中人的心理变化。结论是“界”对人身心的影响与距离感、领域性、私密性有直接关系。第四章节主要就室内空间的应用研究方面,进行“界”的功能研究得知其不同形态的实际作用,并且总结了室内空间之中“界”的设计应当遵循的设计原则,加以案例论证,阐述了界面的组合方式与空间限定方式。第五章节综合整理了装修材料在室内空间中实体界面的运用并分析属性,就不同材料的颜色、样式、特点等因素总结了它们在室内空间中的用途和艺术表达。第六章节分析了“界”的文化属性对室内设计的影响,阐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论述了“界”文化的发展与艺术形式、室内设计风格、科技与材料的革新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论文的研究,能够对室内空间中“界”的定义有更加深入和立体的认识,从而指导室内设计实践工作,更加全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为室内环境中“界”的功能与存在意义提供一些参考。

二、铝锰合金、铝镁合金吊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铝锰合金、铝镁合金吊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防火阻燃要求的公装吊顶饰面材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装修材料防火阻燃性能的相关条文规定
2 满足防火阻燃要求的材料种类
3 金属板(网)吊顶
    3.1 概念
    3.2 建筑工业化水平
        (1)生产工厂化。
        (2)施工装配化。
        (3)后期维护简单、方便。
    3.3 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1)材质。
        (2)金属表面处理工艺。
4 结束语

(2)基于数字技术的可变空间多功能厅音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可变空间多功能厅的建设与设计
        1.1.2 我国多功能厅的音质设计概况
        1.1.3 数字技术在建筑中的发展与潜力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多用途厅堂的音质设计
        1.2.2 厅堂音质的计算机模拟
        1.2.3 厅堂音质与数字设计的交互设计
        1.2.4 研究动态总结与启示
    1.3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界定
        1.3.1 研究范围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1.6.1 研究框架
        1.6.2 创新点
第2章 可变空间多功能厅的建筑设计分析
    2.1 调研对象选取
        2.1.1 厅堂类型选取
        2.1.2 典型案例选取
    2.2 形体设计分析
        2.2.1 建筑平面分析
        2.2.2 建筑剖面分析
    2.3 界面选材分析
        2.3.1 墙面
        2.3.2 顶棚
        2.3.3 地面
        2.3.4 活动隔断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可变空间多功能厅音质实测分析
    3.1 测量方法
        3.1.1 室内音质测量方法
        3.1.2 隔断空气声隔声测量方法
    3.2 测量对象及内容
        3.2.1 山东大厦多功能厅1
        3.2.2 山东大厦多功能厅2
        3.2.3 山东四化公司多功能厅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技术与厅堂音质的交互设计
    4.1 数字技术的应用概况
        4.1.1 参数化模型
        4.1.2 算法生成
        4.1.3 物理环境模拟
    4.2 交互设计策略及技术平台
        4.2.1 设计策略
        4.2.2 技术平台
    4.3 厅堂方案与音质参数的算法生成
        4.3.1 厅堂方案生成
        4.3.2 音质参数运算生成
        4.3.3 可视化程序设计
        4.3.4 结果测试与分析
    4.4 厅堂样本生成
        4.4.1 边界条件设定
        4.4.2 程序运行及结果导出
        4.4.3 描述性分析
        4.4.4 K均值聚类分析
    4.5 厅堂样本的音质模拟
        4.5.1 软件模拟验证
        4.5.2 ODEON软件模拟
        4.5.3 INSUL软件模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以音质为导向的可变空间多功能厅设计
    5.1 形体设计策略
        5.1.1 几何参数
        5.1.2 比例参数
        5.1.3 容积参数
    5.2 界面选材策略
        5.2.1 顶棚选材
        5.2.2 墙面选材
        5.2.3 隔断选材
    5.3 应用实践
        5.3.1 音质设计方案
        5.3.2 音质模拟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后记
附录1 建筑声学参数计算软件部分核心代码
附录2 笔者调研可变空间多功能厅案例

(3)CMF设计在集成吊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2 CMF设计的应用
    2.1 CMF设计概述
        2.1.1 CMF设计应用的概述
        2.1.2 CMF设计师的职责
        2.1.3 CMF设计应用的起源与发展
    2.2 CMF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2.1 CMF设计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2.2.2 CMF设计在手机领域的应用
        2.2.3 CMF设计在家电领域的应用
    2.3 集成吊顶CMF设计现状
        2.3.1 集成吊顶领域包含的内容
        2.3.2 集成吊顶的CMF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用户对CMF设计主观体验的过程和内容
    3.1 用户对CMF元素的主观体验概述
    3.2 用户对色彩主观体验的过程和内容
        3.2.1 色彩呈现内容和方式
        3.2.2 色彩体验的影响因素
        3.2.3 色彩体验的层次和内容
        3.2.4 色彩主观体验的过程和内容小结
    3.3 用户对材质主观体验的过程和内容
        3.3.1 材质的呈现内容和方式
        3.3.2 材质体验的影响因素
        3.3.3 材质体验的层次和内容
        3.3.4 材质的主观体验过程和内容小结
    3.4 用户对集成吊顶CMF元素的主观体验的过程和内容
        3.4.1 用户对集成吊顶色彩的主观体验
        3.4.2 用户对集成吊顶材质的主观体验
    3.5 本章小结
4 用户对CMF元素主观体验需求的研究方法
    4.1 感性工学在CMF元素主观体验需求研究中的应用
        4.1.1 感性工学的概述
        4.1.2 感性工学在CMF元素主观体验需求研究中的作用
        4.1.3 感性工学的研究现状
        4.1.4 感性工学的应用流程
        4.1.5 感性工学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
    4.2 用户研究在CMF元素主观体验需求研究中的应用
        4.2.1 用户研究的概述
        4.2.2 用户研究在CMF元素主观体验需求研究中的作用
        4.2.3 用户研究的方法
    4.3 集成吊顶CMF元素主观体验需求研究的方法
        4.3.1 感应工学在集成吊顶CMF元素主观体验需求研究中的应用
        4.3.2 用户研究在集成吊顶CMF元素主观需求研究中的应用
    4.4 集成吊顶CMF元素主观需求研究方法的应用框架
    4.5 本章小结
5 建立用户对集成吊顶CMF元素主观体验需求库及实践
    5.1 感性工学对集成吊顶色彩主观体验需求的研究
        5.1.1 集成吊顶色彩设计特征样本确定
        5.1.2 集成吊顶色彩感性词汇搜集
        5.1.3 实验方法与实施
        5.1.4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5.2 感应工学对集成吊顶材质主观体验需求的研究
        5.2.1 集成吊顶材质设计特征样本确定
        5.2.2 集成吊顶材质感性词汇搜集
        5.2.3 实验方法与实施
        5.2.4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5.3 卡片分类法在集成吊顶CMF元素主观体验需求的研究
        5.3.1 卡片分类法准备
        5.3.2 卡片分类法实施
        5.3.3 实验数据统计
    5.4 建立用户对集成吊顶CMF元素主观体验需求库
        5.4.1 建立用户对集成吊顶CMF主观体验需求库的方法
        5.4.2 建立用户对集成吊顶CMF元素主观体验需求库的高保真原型图
    5.5 集成吊顶CMF主观体验需求库应用及集成吊顶CMF设计方案
        5.5.1 集成吊顶CMF主观体验需求库的应用
        5.5.2 集成吊顶CMF设计方案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个人简介
致谢

(4)公共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预测模型研究 ——以天津市办公建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存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意义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碳排放基础理论
    2.1 建筑全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2.1.1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
        2.1.2 目标与范围
        2.1.3 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2.2 碳排放计算方法与数据收集
        2.2.1 碳排放计算方法
        2.2.2 活动水平数据的收集
    2.3 碳排放因子
        2.3.1 化石能源、电力碳排放因子
        2.3.2 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
        2.3.3 交通运输碳排放因子
        2.3.4 施工机械设备碳排放因子
    2.4 建筑运行能耗模拟软件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共建筑碳排放研究
    3.1 公共建筑分类
        3.1.1 按建筑功能分类
        3.1.2 按建筑体量分类
    3.2 公共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点
        3.2.1 建材生产阶段、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特点
        3.2.2 运行维护阶段碳排放特点
        3.2.3 拆解回收阶段碳排放特点
    3.3 建筑设计视角下影响碳排放的变量边界
        3.3.1 气候分区
        3.3.2 建筑朝向
        3.3.3 建筑形体
        3.3.4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3.4 典型公共建筑及预测模型建筑类型的选择
        3.4.1 典型建筑选择依据
        3.4.2 典型建筑类型的选择
        3.4.3 预测模型建筑类型的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办公建筑碳排放核算与预测模型构建
    4.1 办公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4.1.1 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计算
        4.1.2 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
        4.1.3 建筑运行维护阶段碳排放计算
        4.1.4 建筑拆解回收阶段放计算
        4.1.5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结果分析
    4.2 控制变量的筛选
        4.2.1 影响因素统计
        4.2.2 数据描述与预处理
        4.2.3 相关性分析及变量筛选
    4.3 办公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预测模型
        4.3.1 分析算法的选择
        4.3.2 构建预测模型
        4.3.3 预测性能检验
        4.3.4 预测软件展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A-1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
    A-2 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
    A-3 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
    A-4 建筑运营维护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
    A-5 建筑拆解回收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
附录 B
致谢

(5)M公司电器研发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发展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第2章 项目进度管理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项目进度管理
    2.2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法
        2.2.1 WBS分解
        2.2.2 甘特图
        2.2.3 关键链技术
    2.3 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第3章 M公司电器研发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及问题
    3.1 M公司概况介绍
        3.1.1 M公司简介
        3.1.2 M公司产品介绍
    3.2 M公司电器研发项目流程介绍
        3.2.1 电器产品研发流程介绍
        3.2.2 电器产品生产流程介绍
    3.3 M公司电器研发项目计划及进度管理现状介绍
        3.3.1 M公司电器研发项目计划管理现状介绍
        3.3.2 M公司电器研发项目进度管理现状介绍
    3.4 M公司电器研发项目计划及进度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3.4.1 M公司电器研发项目进度计划存在问题
        3.4.2 M公司电器研发项目进度控制存在问题
    3.5 M公司电器研发项目计划及进度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第4章 M公司电器研发项目计划及进度优化方案设计
    4.1 电器研发项目进度计划优化方案设计
        4.1.1 电器研发项目WBS分解
        4.1.2 电器研发项目活动时间估算
        4.1.3 基于关键链的进度计划编制
    4.2 电器研发项目进度控制优化设计
        4.2.1 基于关键链的进度监控
        4.2.2 进度压缩优化控制
    4.3 电器研发项目进度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保障措施
第5章 M公司X80 集成吊顶电器系统研发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优化实例
    5.1 X80 集成吊顶电器系统研发项目进度计划优化
        5.1.1 X80 集成吊顶电器系统研发项目WBS分解
        5.1.2 X80 集成吊顶电器系统研发项目活动时间估算
        5.1.3 基于关键链的X80 集成吊顶电器系统研发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
    5.2 X80 集成吊顶电器系统研发项目进度控制优化
        5.2.1 基于关键链的X80 集成吊顶电器系统研发项目进度监控
        5.2.2 X80 集成吊顶电器系统研发项目进度压缩优化控制
    5.3 X80 集成吊顶电器系统研发项目进度管理优化方案实施的预期效果与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BIM的装配式住宅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界定
    1.4 研究意义和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住宅装修应用调研及分析
    2.1 全装修住宅理论分析及政策调研
        2.1.1 住宅装修的发展
        2.1.2 相关政策调研
    2.2 住宅全装修应用现状调研及分析
        2.2.1 问卷调研
        2.2.2 案例调研
    2.3 住宅装修调研结论及问题分析
第三章 装配式住宅全装修设计研究
    3.1 装配式住宅装修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3.1.1 人体工程学
        3.1.2 设计原则
    3.2 装修系统拆分与模数化体系建立
        3.2.1 装修系统拆分
        3.2.2 模数化体系的建立
    3.3 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策略研究
        3.3.1 空间层级的装修一体化设计策略
        3.3.2 系统层级的装修一体化设计策略
        3.3.3 构件层级的装修一体化设计策略
        3.3.4 色彩层级的装修一体化设计策略
        3.3.5 建筑装修的菜单式设计策略
    3.4 界面系统模块化设计
        3.4.1 顶棚界面模块设计
        3.4.2 墙体界面模块设计
        3.4.3 楼地面界面模块设计
    3.5 厨卫系统设计研究
        3.5.1 集成厨房设计
        3.5.2 集成卫浴设计
    3.6 室内空间照明设计
        3.6.1 影响照明效果的要素分析
        3.6.2 照明类型与光源类型
        3.6.3 灯光布置
第四章 基于BIM的装配式住宅装修构造技术研究
    4.1 基于装配式住宅的传统界面材料施工工艺研究
        4.1.1 基层处理
        4.1.2 粉刷类饰面
        4.1.3 黏贴类装修
        4.1.4 裱糊类装修
        4.1.5 钉挂类装修
    4.2 顶棚界面系统构造设计研究
        4.2.1 悬吊式顶棚构造研究
        4.2.2 直接式顶棚构造研究
        4.2.3 针对装配式住宅的吊顶系统构造设计
    4.3 墙体界面系统构造设计
        4.3.1 墙体界面与装配式墙体的一体化设计
        4.3.2 装配式墙面装饰板构造设计
        4.3.3 针对装配式住宅的墙面系统优化设计
    4.4 楼地面系统构造设计
        4.4.1 有地暖架空地板构造设计研究
        4.4.2 针对装配式住宅的楼地面系统优化设计
    4.5 基于BIM的装修模块库的创建与管理
        4.5.1 模块库的建立与入库
        4.5.2 装修模块库的编码与管理
第五章 基于BIM的装配式住宅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实例——北京城市副中心职工周转房工程项目
    5.1 工程概况
    5.2 基于BIM的住宅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
        5.2.1 设计流程的优化
        5.2.2 BIM技术的应用
        5.2.3 装配式装修
        5.2.4 优越性与存在问题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不足及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7)熔体复合处理对ZL301和3003铝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方案及技术路线
    2.2 实验原料
    2.3 实验设备
        2.3.1 熔炼设备
        2.3.2 微观组织分析设备
        2.3.3 力学性能测试设备
        2.3.4 恒久微机差热天平(综合热分析仪)
        2.3.5 其他实验设备
    2.4 合金制备及其熔体处理方法
        2.4.1 选料配料
        2.4.2 中间合金的熔炼
        2.4.3 实验合金的制备
        2.4.4 热速处理方法
    2.5 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2.5.1 力学性能测试
        2.5.2 硬度测试
        2.5.3 微观组织分析
第三章 热速处理对ZL301和3003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ZL301和3003合金熔体热分析
        3.2.1 ZL301合金熔体结构热分析
        3.2.2 3003合金熔体结构热分析
        3.2.3 合金熔体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3.3 热速处理对ZL301和3003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3.3.1 热速处理工艺的确定
        3.3.2 不同熔体处理工艺对ZL301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3.3.3 不同熔体处理工艺对ZL301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3.3.4 不同熔体处理工艺对3003合金凝固组织影响
        3.3.5 不同熔体处理工艺对3003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b对ZL301、3003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Al-Nb和Al-Ti二元系统的异同
    4.3 添加Nb对ZL301和3003的影响
        4.3.1 添加Nb对ZL301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3.2 添加Nb对3003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冷却速度对Nb细化效果的影响
    4.4 细化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Al-Nb-B细化剂对ZL301和3003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Al-Nb-B的制备工艺及微观结构分析
        5.2.1 Al-2Nb-2B的制备工艺
        5.2.2 Al-2Nb-2B的XRD分析
        5.2.3 Al-2Nb-2B的SEM及EDS分析
    5.3 添加Al-Nb-B对ZL301和3003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3.1 添加Al-Nb-B对ZL301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5.3.2 添加Al-Nb-B对3003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5.3.3 冷却速度对Al-Nb-B细化效果的影响
    5.4 细化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复合处理对两种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6.1 引言
    6.2 复合处理对ZL301和3003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6.2.1 复合处理对ZL301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6.2.2 复合处理对3003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工业化装配式装修若干技术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范围和内容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2章 装配式装修概述
    2.1 装配式装修的理论
        2.1.1 装配式装修的定义
        2.1.2 装配式装修的意义
    2.2 装配式装修的核心内容
        2.2.1 装配式装修部品
    2.3 装配式装修的技术路线
    2.4 装配式装修较传统装修的区别
第3章 既有装配式装修集成化部品
    3.1 既有装配式装修集成化部品概述
    3.2 既有装配式装修用墙壁部品
        3.2.1 装配式装饰用墙壁内装部品
        3.2.2 装配式装修用隔墙建材
    3.3 既有装配式装修用铺地部品
        3.3.1 装配式装修用铺地承力材料
        3.3.2 装配式装修用铺地部品
    3.4 既有装配式装修用吊顶部品
        3.4.1 装配式装修用PVC吊顶部品
        3.4.2 装配式装修用铝合金吊顶部品
        3.4.3 装配式装修用木塑复合类吊顶部品
    3.5 既有装配式装修用辅助材料
        3.5.1 装配式装修用地板支撑脚
        3.5.2 装配式装修用轻钢龙骨
        3.5.3 树脂螺栓
第4章 既有装配式装修部品的施工工艺
    4.1 既有装配式装修部品的施工工艺概述
    4.2 既有装配式装修的墙体施工
        4.2.1 轻钢龙骨施工
        4.2.2 树脂螺栓施工
        4.2.3 墙壁内装部品施工
    4.3 既有装配式装修的吊顶施工
        4.3.1 无龙骨体系
        4.3.2 有龙骨体系
    4.4 既有装配式装修的地面施工
第5章 既有装配式装修的问题及改造理论
    5.1 装配式装修存在的问题
    5.2 装配式装修的适用性
        5.2.1 装配式装修适用于新建筑
        5.2.2 装配式装修适用于既有建筑改造
    5.3 面向装配式设计的理论
    5.4 装配式装修与建筑设计的结合
第6章 装配式装修材料部品的改良
    6.1 装配式装修墙面部品改良
        6.1.1 装配式装修墙面部品性能设定
        6.1.2 装配式装修墙面部品材料筛选
        6.1.3 合成装配式装修用墙面部品板
    6.2 装配式装修的吊顶部品改良
        6.2.1 装配式装修吊顶部品性能设定
        6.2.2 装配式装修吊顶部品材料改良
        6.2.3 合成装配式装修用吊顶部品板
    6.3 装配式装修的地面部品改良
        6.3.1 装配式装修地面部品性能设定
        6.3.2 装配式装修地面部品材料改良
        6.3.3 合成装配式装修用铺地部品板
第7章 装配式装修装配工艺的改良
    7.1 装配式装修墙面部品装配工艺的改良
        7.1.1 装配式装修墙壁部品龙骨设计
        7.1.2 装配式装修墙壁部品安装构造改良设计
    7.2 装配式装修吊顶部品装配工艺的改良
        7.2.1 装配式装修吊顶的龙骨设计
        7.2.2 装配式装修吊顶部品安装构造改良设计
    7.3 装配式装修铺地部品装配工艺的改良
        7.3.1 装配式装修架空地板体系改良
        7.3.2 装配式装修地面部品安装构造改良设计
结论
    1 我国装配式装修产业的问题
    2 装配式装修部品
    3 装配式装修构造
    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片索引
附录二 表格索引
附录三 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U型通透式铝吊顶结构的核心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与同类技术、产品的比较说明
3 安装方法
    3.1 工艺操作要点
    3.2 关键工序的控制
    3.3 质量标准
        3.3.1 主要控制项目
        3.3.2 一般性项目
    3.4 已完成产品的维护和保养
    3.5 安全保证相关措施
4 结语

(10)“界”在室内空间中的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阐述
    2.1“界”的概念
    2.2 室内空间相关概念
        2.2.1 空间
        2.2.2 室内空间
    2.3 室内空间的发展历程简述
    2.4 建筑与室内空间中“界”
        2.4.1 垂直界面
        2.4.2 水平界面
        2.4.3 虚体界面
第三章“界”在室内空间中体现的人文关怀
    3.1 人体尺度
    3.2 室内公共空间中的“界”
        3.2.1 环境心理尺度中的“距离感”
        3.2.2 环境心理尺度中的“领域性”
    3.3 室内家居空间中的“界”
        3.3.1 对舒适度的人本诉求
        3.3.2 对私密感的人本诉求
        3.3.2.1 个人空间
        3.3.2.2 私密性空间
第四章“界”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4.1 室内空间形态之“界”的功能
        4.1.1“界”的光影效果设计
        4.1.1.1 照明形式
        4.1.1.2 照明效果在不同界面形式上的呈现
        4.1.2“界”的色彩搭配设计
        4.1.3“界”的温湿调控设计
    4.2“界”在室内空间的设计原则
        4.2.1 围与透原则
        4.2.2 艺术性原则
        4.2.3 创新原则
    4.3“界”在室内空间中的组合方式
        4.3.1 室内空间的高度
        4.3.2 空间限定方式
第五章 室内空间中“界”的表达与实现
    5.1 视觉直面之“界”——垂直空间
        5.1.1 墙面——实空间
        5.1.2 墙面——虚空间
    5.2 空中平面视觉之“界”
    5.3 地面水平视觉之“界”
    5.4 平面构成要素在“界”之中的表达
        5.4.1 点的表达
        5.4.2 线的表达
        5.4.3 面的表达
    5.5“界”与界面设计表达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界”的发展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6.1 室内空间中关于“界”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6.1.1 主要问题
        6.1.1.1 空间设计的片面性
        6.1.1.2 人性化设计的缺失
        6.1.2 应对策略
        6.1.2.1 关注人性与情感需求
        6.1.2.2 回归自然
        6.1.2.3 重视意境的构建
    6.2“界”的发展和意义
        6.2.1“界”的发展推动艺术形式表达多样化
        6.2.2“界”的发展推动室内设计风格多元化
        6.2.3“界”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与材料的改革创新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件

四、铝锰合金、铝镁合金吊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防火阻燃要求的公装吊顶饰面材料分析[J]. 杜京鸿. 住宅与房地产, 2021(30)
  • [2]基于数字技术的可变空间多功能厅音质设计研究[D]. 江朝梅.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3]CMF设计在集成吊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李磊.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4]公共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预测模型研究 ——以天津市办公建筑为例[D]. 白路恒. 天津大学, 2019(01)
  • [5]M公司电器研发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研究[D]. 黄晓明. 东华大学, 2019(06)
  • [6]基于BIM的装配式住宅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研究[D]. 张子奇. 山东建筑大学, 2019(09)
  • [7]熔体复合处理对ZL301和3003铝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D]. 孙晓飞. 济南大学, 2018(02)
  • [8]工业化装配式装修若干技术问题研究[D]. 李硕昆. 北京建筑大学, 2018(01)
  • [9]U型通透式铝吊顶结构的核心施工技术研究[J]. 赵昱.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14)
  • [10]“界”在室内空间中的解读[D]. 钟楚翘. 南京林业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铝锰合金、铝镁合金吊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