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粮食生产领跑者

全国粮食生产领跑者

一、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论文文献综述)

王君[1](2021)在《湘乡四举措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文中认为近年来,湘乡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通过升级现代农业功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带动效应和优化农业体制机制四大举措,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全面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余练,袁明宝[2](2021)在《农地流转、资源重构与谋地型乡村精英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学认为,农地流转是资源优化配置,农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不过,在农地流转过程中,资源开始重构,农民利益并没有得到保护。资本精英、权力精英和社会精英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农利资源分配中,抢占自上而下输入的农利增量资源,成为新时期攫取农地利益的谋地型乡村精英。伴随着作为最低社会保障的农地逐渐演化为可以交易的商品,原本均分的公平原则和生存原则被先占原则、强力原则和资本占有原则替代,依附在农地上的阶层关系开始重构。资本牟利型、权力攫取型和市场依附型的乡村精英通过手中资本量的多少、权力的大小和关系的远近,占有国家带来的增量资源。在资源输入过程中,他们形成分利秩序,构成农地流转中的精英俘获现象。

杨松楠[3](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三农”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目前我们国家的“三农”问题特别突出。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是关键。通过梳理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总结发展农业集体经济、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实践经验,为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纵深发展提供了支撑。乡村振兴不仅是全国统考的“大试卷”,也为各省预留了实施区域性方案的选择空间。山东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扩大农产品生产、改进粮食生产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重要指示与要求,立足于山东省农业资源的先天条件和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现状,要全力发展社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现代化农业,来满足农业发展要求,还要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发展优势,如寿光、莘县等,让生态文明和农业生产和谐发展。通过“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实现以“产业兴旺”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标的乡村振兴。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基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和集约化的特征,利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相关论述和各届中央领导人的农业现代化思想,理清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梳理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实践基础。然后通过调查和个案研究,分析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设成效,发现山东省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探索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府政策扶持不到位、低质量的要素资源投入、土地流转阻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不高,并从政府、各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三方面进行问题成因分析。接着通过总结英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前沿的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模式,并分析对比国内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黑龙江省等省份的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模式,从中汲取山东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可借鉴参考的经验和方法,来加快山东省农业经济发展。最后,进而从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健全生产要素供给体系、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外部的合作共生机制和完善社会化服务六方面对如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出了科学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构建成助力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马洪清[4](2021)在《《当代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研究》(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用市场化的方式“改造小农”,将传统小农转变为市场化小农、现代小农,是当代中国实现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的关键,以提升广大农民实现“实质性自由”的“可行能力”。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小农传统的农业大国。数千年盛衰兴亡周期循环的史实表明,小农兴则国家兴,小农衰则国家衰,千千万万小农共同构筑了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石。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大国小农仍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当代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研究》从提升农民实现“实质性自由”和“可行能力”的基点,构建了一个认识当代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又或者说,研究视角的创新,使“组织与自由”这一主线贯穿于全书始终,得出一些主要的理论观点与结论,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政策建议。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主要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是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任务,主要对选题背景、作者、作品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及其分类和意义。第三章为翻译实践报告的案例分析,采用理论、例句、分析三者结合的方式,探讨翻译过程中所发生的层次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结构转换及内部系统转换,对该文本中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第四章是翻译实践总结,主要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以及翻译过程中的缺点。译者通过选取《当代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研究》第五章以及第六章作为翻译文本,以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理论,阐释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中日翻译过程中起到的指导作用,提高了对该理论的重视,进而为翻译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在词汇翻译中,通过范畴转换理论对词类加以处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介词之间的转换。在句法翻译中,通过结构转换理论将大量的中文长难句处理为日语短句,汉语主动形式译作日语被动句等方式,大幅提升译文文本可读性。译者通过对翻译报告的撰写和理论的研究,发现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农业经济类文本有很强的适应性。该实践报告对于译者自身今后的翻译实践以及其他译者对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认识和应用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译者认为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可以帮助译者翻越语言障碍,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将译文更加通顺、流畅地表达出来。此外,译者认为在充分理解翻译转换理论的基础上,译员还应学会如何在翻译实践中选取最合适的转换方式。

潘王林[5](2021)在《安徽省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研究》文中认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兴则根基牢。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从业者的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自2012年开始,国家就做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决定,培育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次研究主要对安徽省GY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培训满意度及培训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优化策略。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论文依据人力资本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导向学习理论进行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收集资料。研究发现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需求特征为:显性需求与隐性需求并存;应对性需求与拓展性需求并存;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并存;农民培训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从培训背景、参训学员个体特征和培训条件三个方面探究了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因素有:学员参加农业培训的经历、受教育水平、经营方式、教学情况、培训师资、培训的教材资料。根据查阅相关资料及实地考察,发现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以下问题:培训相关法律及政策服务不足;培训体系有待完善;培训运行机制有待健全;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根据该县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对策分析:完善培训法规,健全政策服务;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培训效果;健全运行机制,保障培训质量;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促其终身发展。

王慧明[6](2021)在《明代募兵制研究》文中提出募兵制是以有偿方式召集自愿者参加军队的军事制度。募兵入伍前是有一定人身自由的人群,入伍后与国家的人身关系呈现不同的形态,有人身控制的强化,也有人身控制松弛的雇佣关系,表现为不同的管理和有偿方式。本文以明代募兵制为研究对象,考察明代军事动员从卫所制的强制动员到募兵制的自愿动员的发生发展,召募对象的身份地位,募兵入伍后的管理、有偿方式及体现人身关系,进一步分析对军事、财政等方面影响和反映的社会变迁。明代募兵制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明英宗即位初的宣德十年(1435)募兵榜谕到嘉靖十三年(1534)募兵被编入卫所,此后至明亡为第二个时期。第一期募兵制的发生与部分军事物资的市场化动员几近同时,招募对象有军户中具有相对自由空间的卫所舍余、免差徭而从军的民户人丁、接受军队再控制的流民等。舍余即武官户下舍人和军户下余丁的统称。募兵的规模在土木之变后扩大,募集士兵因明蒙对峙而服役长期化,召募民壮、舍余和北边召募土兵等募兵名目陆续展开。带管于卫所的募兵、州县召募的民壮在管理方式和粮饷结构上类同于卫所正军,仍是兵农合一的原则,除了本身从军及从行粮到如卫所正军一样行月兼支的经济报酬外,其家庭在享有丁粮优免权利同时也负有户丁帮贴乃至世袭替补的义务。卫所制随着募兵制的发展也采用召募方式补充操军、屯军的缺额。所以此时募兵与国家的人身关系呈现强控制的形态而非雇佣关系,也就难免在推行日久后出现类似卫所废弛的弊病。将该期的募兵制与同期的卫所舍余差操制度化、民壮从自愿应募到以里甲为单位的强制佥派结合起来,就是军事动员向卫所军户内剩余人口及州县各种户籍的扩展。该阶段募兵制在军事上对外巩固了北边防线,对内稳定了社会秩序;在财政上主要是节省了客兵远戍的军费;在兵制上使卫所制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弹性,缓解了废弛的速度,召募土着为兵被奉为圭臬并延续以后的募兵制中。第二个时期随着嘉靖中期“北虏南倭”的新变化使明军作战编制由卫所制向常备营兵制普遍化发展,兵农分离的士兵数量增加、范围扩大,募兵制逐渐摆脱上一时期的兵农合一的管理方式。召募对象主要是民户人丁和摆脱政府控制的流民,前者随着明中后期赋役改革尤其是一条鞭法的施行,来自国家的人身控制趋于松弛,具有一定的职业选择权;后者也不再如前一时期以人身与土地结合的再控制为目标。除了军事资源调节部分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外,朝廷为解决人身控制较强的士兵雇佣他人顶替不能保证军队战斗力及浪费财政资源的问题进一步扩大募兵制。从抗倭战争开始,召募、管理、作战视粮饷厚薄为准,入伍后以雇佣关系为主的募兵从东南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卫所内的募军与世袭的祖军相区别,仅是本身从军,因老疾而退出,以名籍、粮饷、人身为序,不同程度地处于卫所管理之下,而雇佣关系更强的就是全然脱离卫所而仅受营兵制管理的募兵。后期募兵赋税优免只及本身,家庭既无丁粮优免也无户丁帮贴,军饷结构上包括本身的军饷及经济上惠及家庭的安家银、内顾银。将帅家丁是募兵制的一种特殊形态,因九边军官阶层在边疆地区的土地市场化经营而产生,与将领的人身关系从附庸关系为主向雇佣关系为主发展,即先与军官结成支配关系,再由军官与朝廷交换政治、经济利益,成为以朝廷为单独买方的雇佣兵队。需要强调的是,两个时期的募兵制不是后期取代前期的关系,而是因时因地制宜地施行。不同于第一阶段募兵对财政的节省,第二阶段募兵从嘉靖中期到隆庆时期的“覆定军制”,除了数量有限的军事家丁双粮和南兵厚饷外,军饷并未超过卫所正军,财政支出扩大的原因是军数的增长和兵农分离后常备士兵的增多。万历中期以后,经制募兵和战时临时募兵数量增加和自援朝战争开始的、明清战争继续扩大范围的单兵厚饷造成了明末财政的急剧扩张。对于包括募兵在内的军费扩张,在中央引发了以户部和兵部之间为主的部门矛盾并延及边镇或前线军事负责部门,在地方上引发了因户籍人口减少导致的赋役完纳问题和军费导致的百姓负担加重及地区分配不均等等矛盾。至万历中期,包括卫所募军、经制募兵、临时募兵、在营家丁形式的个体雇佣兵和将帅家丁式的雇佣兵队的多样化雇佣关系的募兵制体系形成了。但是募兵的训练、解散、安置、预备役、军事领导权力分配却并未系统地建立起来,个体募兵为经济利益自愿应募,但在入伍后却有极大的趋利性,表现为军饷上的逃薄就厚,军事任务上的趋利避害,以致朝廷因逃亡过甚而只求数量充足。尽管明末募兵的数量占比已经超过1/2,但却没有带来军队战斗力的增强。明代后期形成了以军事家丁为核心、普通营兵为外围的军队结构,这个趋利性的结构压倒了戚继光所代表的强调军队团结协作的军队结构,再加上军官阶层沿袭自卫所制的腐败愈发严重,不仅军事改革被打断,反而在调募这种军队集结方式共同作用下,在明清交替时将明王朝推向了灭亡的深渊。

王萍[7](2021)在《徐淙祥:念好种粮经 助力拔穷根》文中研究表明人物名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中国好人……翻开全国人大代表徐淙祥的履历,一连串的"国字号"头衔广为业界知晓,"种粮牛人""安徽麦王""玉米状元"等坊间称号也是被叫得当当响。而作为地道的农民代表,徐淙祥并不在意荣誉加身,他心心念念的是要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魏广成[8](2020)在《吉林省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文中认为吉林省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位于全国着名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粮食生产标兵县——吉林省农安县。当时,农安县的几家合作社出于充分利用当地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和合作社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等原因而成立联合社。乾溢联合社成立以来,坚持以"全程机械化+农事综合服务"为主线,走出了一条符合东北平原发展、可复制的东北玉米主产区、土地集约经营保护性耕作道路。通过数年的运营,联合社通过发展农产品品牌、实施订单农业、推广水稻种植技术、实行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引进粮食烘干设备等途径,使得联合社水稻产业规模有了显着提高、"三品"联动效果明显、延长了水稻产业链、助农增收效果进一步增强。因此,联合社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农业农村部信息化服务创新示范单位、吉林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单位等多项荣誉。

陈旭[9](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文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最终将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动力,对战略愿景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路径之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条件和重要基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速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引领农业进入现代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新格局。没有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更不会有产业兴旺,而农机需求的改变是研判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和进程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判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和结构性变化对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和产业振兴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基于此,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农机需求作为研究标的,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以及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生产要素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回归分析、Logit模型、组合预测模型及动态仿真模型对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及趋势进行综合研究,以期为吉林省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关系。运用系统理论,参考战略管理“HCD”模型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系统的“ISRS”模型,从智能子系统(I)、服务子系统(S)、配套子系统(R)、生存子系统(S)四个方面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目标,分析二者的联动机理。认为,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保证、农机需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动力。(2)我国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基于2004-2018年统计数据,从宏观层面以农机总动力为因变量,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价格、农机作业服务价格、农户收入、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自变量,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及线性回归分析法,探究我国农机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机需求主要作用因素的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劳动力数量(0.471)、农户收入(0.462)、农机购置补贴(0.025)、农机价格(-0.004),两模型结果相互吻合,说明全国农机装备需求受以上四个因素的影响较大。(3)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根据田野调查的微观数据,借鉴前文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对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从不同生产环节(耕地环节、播种环节、收获环节)、不同类型农户(以农为主农户、以农为辅农户)两个层面,利用二元Logit模型,对农户农机需求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生产环节来看,耕地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1.1462)、农机购置补贴(0.8623)、道路情况(0.7371)、年龄(-0.7323)、地貌特征(0.4218)、性别(-0.235)、农户人均收入(0.0127)、农业劳动力(0.0061)的影响;播种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0.3417)、农业劳动力(0.0176)、农户人居收入(0.0123)、年龄(-0.1355)、地貌特征(0.7321)的影响;收获环节农机需求受到农机拥有量(-0.5264)、道路情况(0.5758)和地貌特征(0.7326)的影响。从农户类型分析,以农为主农户农机需求受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拥有量、年龄、受教育程度、道路情况、地形特征影响,结果分别是0.1364、0.2564、-0.6314、-1.2645、0.1453、0.3672、-0.9471;以农为辅农户农机需求受农机购置补贴、年龄、地形特征的影响,结果分别是0.2315、-0.1465、-1.0421。作者认为农机拥有量、农机购置补贴、地形特征、道路情况是影响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的关键因素,以上指标分别代表吉林省农机基础、自然禀赋、政府行为及基础设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行为和基础设施将不断优化,未来农机需求将有所调整和改善。(4)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需求的影响因素。本文根据农机具原值将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分为农机户、I类农机服务组织、II类农机服务组织,并以此构建服务组织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模型,基于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类服务组织在农机需求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影响农机户农机需求的因素包括耕地块数、耕地转入情况、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性别、健康状态、兼职情况以及耕地地貌,结果分别为-0.2543、2.3533、-1.7543、0.8473、0.5433、1.3523、0.0632、-0.2364;I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最大块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劳动力数量、农机经营性收入比例、当地劳动力价格、农机购置补贴、年龄、性别、健康状态,系数分别为0.2846、1.3743、-1.3542、1.1263、0.6423、0.4324、-0.0357、0.5724、1.4164;II类农机服务组织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最大块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农机现值、当地劳动力价格、农机购置补贴、年龄、性别、健康状态、耕地地貌,系数分别为0.2746、1.4235、0.7385、-0.3635、0.3432、-0.0264、0.5913、1.4935、-0.1925。结果表明,农业收入比例、劳动力数量、农机购置补贴、健康状态对三类农机服务组织影响较大,可见除政府行为外,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对市场化要求更高。而随着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规模扩大,自然禀赋的限制日益减少,这一趋势与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土地集约化、农业产业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具有良好的辐射性。(5)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预测。基于吉林省2004-2018年农机装备使用情况构建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组合预测模型,对2019-2023年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服务水平进行趋势预测。进一步依据《吉林省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指标中农业劳动生产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两项指标的目标值添加政策实施水平变量,分别按照1%、3%、5%的增长率构建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控制劳动生产率按照每年1%,3%,5%的增长,农机总动力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7%、7.5%、12.7%,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年均增长为4.9%、5.9%以及7%,机耕水平的年均增长为0.9%、1.1%、1.3%。利用动态仿真模型控制粮食综合生产率按照每年1%,3%,5%的增长,农机总动力的年均增长分别为4.8%、7.6%、9.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为1.36%、3.14%以及6.23%,机耕水平的年均增长为0.93%、1.09%、1.28%。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吉林省农机需求发展是有极强的推动作用,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6)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的借鉴。对日本和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借鉴日美地少人多、地广人稀的两种农业模式,针对我国及吉林省农业地貌复杂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建议: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视科研创新体系。综上,基于前文从宏观层面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研究,微观层面影响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需求的因素研究,研判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的发展趋势,同时借鉴日美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作者针对吉林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应加大力度培养新农人、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村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推进农村生产性基础建设,保障农机化生产外部环境;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稳定农机装备市场平衡;加快农业机械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朱雪江,骆华涛,吴万里,朱丹华[10](2020)在《一家小微农业企业发展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义乌市义宝农庄是一家集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是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先进典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将农业"三新"技术应用推广、社会化服务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并在外省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论文提纲范文)

(1)湘乡四举措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效升级现代农业功能始
2.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3. 不断提高产业带动效应
4. 持续优化农业体制机制

(2)农地流转、资源重构与谋地型乡村精英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农地流转意义的多重性
二、谋地型乡村精英概念、实践原则与类型
    (一)谋地型乡村精英概念来源
    (二)谋地型乡村精英实践原则
        1.强力原则。
        2.先占原则。
        3.资本占有原则。
    (三)谋地型乡村精英的类型
三、资源重构背景下谋地型乡村精英的牟利方式
    (一)资本牟利型乡村精英及其牟利方式
        1.直接承接国家大户扶持政策和地方各种补贴。
        2.获取政治标签,享受政策性优惠和隐形福利。
        3.利用国家公共品项目投入获得土地极差地租。
    (二)权力攫取型乡村精英及其牟利方式
        1.“打包项目”:绩效合法性下县级政府的政绩冲动。
        2.“抓包项目”:乡村基层行政机构的生存策略与利益考量。
    (三)市场依附型乡村精英及其牟利方式
        1.商业下沉:代理商对个体经销商的替代与排挤。
        2.关系庇护:个体经销商中的“幸存者”。
四、分利秩序与精英俘获:谋地型乡村精英的发展后果
    (一)规则替代与分利秩序
    (二)农地流转中的精英俘获
五、总结

(3)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一)相关学术研究概况
        (二)学界研究内容及观点
        (三)研究评析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和文章结构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一部分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及特征
        (一)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内涵
        (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特征
    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的相关论述
        (二)党的十九大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农业现代化思想
    三、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实践基础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前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
        (二)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
第二部分 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一、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成效
        (一)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四)涌现出闻名全国的“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诸城模式”
    二、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存在的问题
        (二)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问题成因分析
第三部分 国内外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构建农业经营体系的成功经验
        (一)保护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职业农民培养机制
        (三)发展和监管农业合作社
        (四)以短链产品促农企发展
        (五)政府和企业组织合作服务农业
    二、国内其他地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经验借鉴
        (一)寻求农业发展新路径
        (二)积极推进农场建设
        (三)发展高质量农业服务体系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第四部分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对策措施
    一、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一)明晰农地产权
        (二)界定受让人主体资格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二、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三)改造提升农户家庭经营
    三、健全生产要素供给体系
        (一)加强职业农民培育
        (二)改革涉农金融机构
        (三)鼓励外出人员回流农村
    四、加快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
        (一)改善农业科技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
        (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三)加强农业科技村级推广组织建设
    五、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外的合作共生机制
        (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外部合作共生机制
        (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的合作共生机制
    六、完善社会化服务
        (一)建立村镇级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组织
        (二)创新网络服务机构
        (三)采取绩效评定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当代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研究》(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第一章 翻訳タクスの绍介
    1.1 テキスト选択の背景
    1.2 テキストの绍介
        1.2.1 テキストの出典
        1.2.2 着者のプロフィール
        1.2.3 テキストの内容
第二章 キャトフォードの翻訳シフト论
    2.1 翻訳シフト论の概要
    2.2 キャトフォードの翻訳分类
    2.3 関连研究
第三章 実例分析
    3.1 レベルのシフト
    3.2 カテゴリーのシフト
        3.2.1 构造的シフト
        3.2.2 クラスのシフト
        3.2.3 ユニットのシフト
        3.2.4 体系内シフト
第四章 おわりに
参考文献
附録Ⅰ:原文
附録Ⅱ:訳文
谢辞

(5)安徽省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概述
        二、国外研究概述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性
        一、研究内容:关注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终身学习
        二、 研究区域:关注我国中部地区农业生产大县的农民培训问题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新型职业农民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三、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第三章 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给现状
    第一节 GY县概况
    第二节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分类
        一、生产经营型
        二、专业技能型
        三、专业服务型
    第三节 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给情况
        一、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给总量
        二、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
        三、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体
        四、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形式及内容
第四章 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实证分析
    第一节 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调查
        一、调查设计
        二、样本选取
        三、调查实施与数据处理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特征分析
        一、显性需求与隐形需求并存
        二、应对性需求与拓展性需求并存
        三、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并存
        四、农民培训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节 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
        二、培训满意度影响因素指标构建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影响因素的模型选择
        四、数据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培训相关法律及政策服务不足
        一、法律保障有待完善
        二、政策服务有待健全
    第二节 培训体系有待完善
        一、培训主体:仍以政府培训为主,相对单一
        二、培训内容:区域农业生产特色,关注不足
        三、培训方式:时间安排不合理,线上培训形式缺乏
        四、培训对象:培训缺乏精准的分层分类
    第三节 培训运行机制有待健全
        一、培训投资机制有待完善
        二、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健全
    第四节 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积极性有待提高
        二、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差异大
第六章 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完善培训法规,健全政策服务
        一、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法规
        二、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
    第二节 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培训效果
        一、坚持“一主多元”的培训体系
        二、制定符合区域农业生产特色的培训内容
        三、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四、实施精准的分层分类培训
    第三节 健全运行机制,保障培训质量
        一、完善培训投资机制
        二、健全质量保障机制
    第四节 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促其终身发展
        一、制定学习激励策略,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采用社会化支持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局限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理论研究展望
        二、实践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调查问卷
    附录二 GY县新型职业农民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明代募兵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募兵制的发生与条件
    一、卫所制的功能和军制演变
    二、募兵制的发生与兵源
    三、募兵制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募兵制的发展和募集士兵的管理
    一、土木之变后募兵规模的扩大
    二、明中期募兵的制度化推进
    三、从募兵到募军:卫所制的补充
    四、明后期雇佣性质募兵的出现与扩大
    五、雇佣兵队:从招首到将帅家丁的军前报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募兵的军饷和军费
    一、单兵报酬的演变
    二、募兵军费与财政
第四章 募兵制的军事成效
    一、数量及在军队中的占比
    二、质量与军事特点
    三、两种雇佣关系下的明代后期军队结构
    四、调募与明朝的灭亡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一、原始文献
    二、今人着述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徐淙祥:念好种粮经 助力拔穷根(论文提纲范文)

优质高产攻关领路人
技术当家多打粮
农民致富带头人
一片“粮”心为农民

(8)吉林省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论文提纲范文)

一联合社基本情况
二联合社成立的背景
三联合社的运行机制
    (一)组织结构
    (二)治理结构
    (三)分红情况
    (四)业务范围
四联合社发展经验与优势总结
    (一)联合社的发展经验
    (二)联合社的优势
        1. 整合农机设备,提升服务能力
        2. 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
        3. 统一作业标准,确保粮食增产
        4. 探索多种合作形式,实现多方共赢
        5. 满足成员需求,提高服务效益
五联合社现存问题与发展规划
    (一)联合社现存问题
        1. 成员社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
        2. 联合社运营依赖于“大户社员”
    (二)联合社发展规划
        1. 增进成员社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2. 多种方式引导成员社出资入社

(9)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户
        2.1.2 农机服务组织
        2.1.3 农机户
        2.1.4 农机需求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理论
        2.2.2 生产要素理论
        2.2.3 农户行为理论
        2.2.4 规模经济理论
        2.2.5 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关系研究
    3.1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逻辑关系分析
        3.1.1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
        3.1.2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基本保证
        3.1.3 农机需求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动力
    3.2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系统分析
        3.2.1 乡村振兴的系统分析
        3.2.2 农机需求的系统分析
        3.2.3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系统耦合
    3.3 乡村振兴与农机需求的联动机制
        3.3.1 HCD模型原理
        3.3.2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系统“ISRS”模型
        3.3.3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机需求的联动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农机需求状况的宏观视角分析
    4.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脉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脉络
        4.1.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4.1.3 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4.2 农机需求主导影响因素的确定
        4.2.1 灰色关联分析法介绍
        4.2.2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4.2.3 数据描述性分析及预处理
        4.2.4 农机需求影响因素关联度排名
    4.3 我国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3.1 计量模型构建
        4.3.2 数据检验
        4.3.3 回归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5.1 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5.2 吉林省农户农机使用现状及需求特征
        5.2.1 吉林省农户农机使用现状
        5.2.2 吉林省农户农机需求特征
    5.3 农户农机需求分析
        5.3.1 样本描述
        5.3.2 农户农机需求描述性统计
    5.4 农业生产环节对农机需求的影响
        5.4.1 研究假设
        5.4.2 模型构建
        5.4.3 回归结果分析
    5.5 农户农机需求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的农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6.1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发展现状
    6.2 吉林省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农机需求特征
    6.3 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农机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 数据样本描述
        6.3.2 模型构建
        6.3.3 计量方法介绍
        6.3.4 回归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的预测研究
    7.1 吉林省农机需求预测指标体系构建
        7.1.1 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7.1.2 农机需求水平指标体系设计
    7.2 吉林省农机需求预测模型构建
        7.2.1 组合预测原理
        7.2.2 组合预测确定最优权重
        7.2.3 单一预测模型介绍
    7.3 吉林省农机需求水平预测
        7.3.1 农业机械装备需求体量预测
        7.3.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预测
        7.3.3 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预测
    7.4 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拟
        7.4.1 吉林省农机需求动态仿真模型构建
        7.4.2 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模型的参数评估
        7.4.3 吉林省农机需求政策效应动态仿真分析的情景分析
    7.5 吉林省农机需求趋势分析
    7.6 小结
第8章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及启示
    8.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验
        8.1.1 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8.1.2 美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
    8.2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经验的启示
        8.2.1 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8.2.2 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加大力度培养新农人,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9.2.2 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村生产方式转变
        9.2.3 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组织
        9.2.4 推进农村生产性基础建设,保障农机化生产外部环境
        9.2.5 强化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稳定农机装备市场平衡
        9.2.6 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农机化发展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导师简介
致谢

(10)一家小微农业企业发展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发展历程
    2.1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化水平
    2.2 发挥企业龙头示范作用,带动本地农民致富
    2.3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做强做大企业
    2.4 增加投入,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3 几点启示
    3.1 科技进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3.2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的举措
    3.3 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3.4 建立外省粮食基地是做大做强企业的有效手段

四、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论文参考文献)

  • [1]湘乡四举措推进现代农业发展[J]. 王君. 湖南农业, 2021(08)
  • [2]农地流转、资源重构与谋地型乡村精英的发展[J]. 余练,袁明宝. 中国乡村研究, 2021(01)
  • [3]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研究[D]. 杨松楠.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2)
  • [4]《当代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研究》(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马洪清.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5]安徽省GY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研究[D]. 潘王林.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明代募兵制研究[D]. 王慧明.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7]徐淙祥:念好种粮经 助力拔穷根[J]. 王萍. 江淮法治, 2021(05)
  • [8]吉林省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J]. 魏广成. 中国合作经济评论, 2020(02)
  • [9]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农机需求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D]. 陈旭. 吉林大学, 2020(03)
  • [10]一家小微农业企业发展的启示[J]. 朱雪江,骆华涛,吴万里,朱丹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0(08)

标签:;  ;  ;  ;  ;  

全国粮食生产领跑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